登革热防控健康教育知识
发布时间:
2024-
10-
21
20:
12
浏览次数:
一、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我省主要通过白纹伊蚊叮咬传播,而不会在人与人之间进行传播。登革热的潜伏期是3-14天,即一般在蚊虫叮咬后3-14天内发病。
二、登革热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突发高热:一般持续3-7天,体温可达39℃以上;三痛:主要为剧烈头痛、眼眶痛、关节肌肉疼痛;三红:面部、颈部、胸部潮红;皮疹:常在感染后5-7日出现多样性皮疹,常发于四肢躯干。可伴有皮肤瘀斑、齿龈、鼻腔少量出血,以及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
三、何时怀疑自己得了登革热
如果发病前2周内,您曾经在东南亚、南亚、拉丁美洲等正处于登革热流行地区逗留,或者您居住、工作的社区、街道甚至城市范围内已经有登革热病例发生,那么出现发热、皮疹、头疼、肌痛等症状时,需要考虑患上登革热的可能。
此时应该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并且主动向医生说明您的旅行史,以尽快得到诊治。
四、登革热的预防
要预防登革热的传播,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避免被伊蚊叮咬,消灭伊蚊孳生地。
清除蚊虫孳生地:翻盘倒罐清除家居积水,至少每周给家养水生植物换水,勿让花盆底盘留有积水,盖紧所有贮水容器,暴雨过后及时清除家居内外各处积水。
避免叮咬措施:家中应使用纱窗、蚊帐、蚊香等防蚊用品,避免在“花斑蚊”出没频繁的傍晚时段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近期应避免前往登革热流行地区,如需前往应穿着浅色系的长袖衣服及长裤,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要涂上驱蚊药物。
来源: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信息来源:
县卫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