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1251010-001/2023-14599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龙政办发〔2023〕41号 公开日期: 2023-06-27
发布单位: 县府办 有效性:

龙游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龙游县建设
浙江省中医药综合改革先行区促进中医药
传承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3-06-28 12:35 浏览次数:

各镇、乡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方案的通知》(浙政办发〔2022〕61号)《衢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衢州市建设浙江省中医药综合改革先行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衢政办发〔2023〕2号)精神,全面推动全县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浙江省中医药综合改革先行区,结合我县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充分挖掘利用“邱根祥省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龙三味”等中医药优势资源要素,因地制宜打造适应高质量发展的中医药治理体系、服务体系、人才体系、产业体系和保障机制,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模式和路径。

二、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建设特色鲜明、模式创新的中医药医疗保健康养服务体系,探索有利于行业跨越式发展的多层级人才培育路径,集约化发展种植加工、商贸服务、文旅康养产业链,搭建医疗健康、产品研发和产销衔接服务平台,打造中医药康养产旅融合发展高地。

(二)主要指标

1.服务覆盖:至2025年末,全县中医药诊疗服务人次占县域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比例达20%以上,中医类诊疗人次占基层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的比例达35%以上;县中医院中医药特色服务人次占医院总诊疗人次比率达65%以上,其中针灸推拿等中医非药物疗法占门诊诊疗人次的比例达10%以上。

2.能级提升:至2025年末,全县域50%的基层中医馆设置针灸工作室,15%的基层中医馆建成“旗舰中医馆”,1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设置“中医阁”。

3.学科培育:至2025年末,龙游县中医医院创建市级中医药重点学科1个,积极培育省级中医药重点学科(专科)1个;新增市级基层中医药特色专科1个。

4.队伍建设:加大中医药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至2025年末,县中医医院中医类执业(助理)医师占比达60%以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类别医师占同类机构医师总数比例达25%以上。

5.产业培育:至2025年末,全县中药材种植总面积达1.5万亩以上,产值突破2.5亿元,规范化基地达0.8万亩以上,道地中药材标准园5家,建设省级“道地药园”示范基地1个;新增省级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2个。

三、重点任务

(一)创新治理体系

1.建立协调机制。建立健全龙游县中医药传承发展跨部门协调机制,各部门加强综合协调,组织开展中医药综合改革先行区建设。

2.完善治理机构。县卫健局设置中医科室,落实专职中医药管理人员,承担全县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规划、政策和措施的制订和组织实施。县级相关单位结合机构“三定”职能,推进职责范围内中医药发展。(责任单位:县委编办、县卫健局,列第一位为牵头单位,下同)

3.创新治理方式。成立由县府办分管副主任担任召集人的工作组,建立定期会商和年度评估工作机制。实施公立中医医院运行绩效评价机制,组织对针灸等非药物疗法开展、饮片使用等中医药服务进行定期评价。深入推进中医药领域数字化改革,推进“中医处方一件事”改革,探索拓展共享中药房等数字化应用场景,实现中医药数字化综合监管。(责任单位:县府办、县卫健局)

(二)创新服务体系

4.提升机构能级。提升县级机构能级,2023年谋划实施龙游县中医医院迁扩建项目,完成概念性方案并开展项目可研编制工作,计划2024年开展设计、招标工作,争取2025年动工。实施好“千科培育百科帮扶”项目,支持龙游县中医医院与浙江省中医院建立学科帮扶协作。提升基层机构能级,2023年全面落实县中医医院统筹指导县域内所有医共体分院中医药工作,增强针灸、火罐、刮痧等适宜技术诊疗功能。(责任单位:县卫健局)

5.做强针灸服务。加强针灸服务供给,2023年县中医医院重点建设包括针灸科在内的中医药特色专科6个以上、中医药重点专科4个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1个。至2025年末开设针灸病区或病床。加大传承“杨继洲”针灸非遗项目综合力度,鼓励县中医院加入杨继洲针灸专科联盟。推广针灸适宜项目,在设置中医馆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推广针灸诊疗服务。以县为单位每年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不少于15项,其中针灸类不少于5项。(责任单位:县卫健局)

6.创新服务模式。拓展中医药服务供给,2025年实现全县所有公立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全面设置中医科、中药房、中医病区(病床)、中医药综合治疗室和煎药室。县中医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在新院区开设康养病区,鼓励与养老机构合作提供中医药服务。县域内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率达到75%以上,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率达到80%以上。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妇科、中医儿科。开展“中医护苗”行动,将中医药融入孕育、生育、养育全过程。推行日间诊疗服务模式,2023年县中医医院完成设立中医日间诊疗服务中心。2025年全县医疗机构开展中医日间诊疗服务病种不少于15个。通过互联网医院,开展“送针灸上门”等特色诊疗服务。(责任单位:县卫健局、县医保局)

(三)创新人才引育路径

7.培育实用人才。引育领军型人才,重点支持引进院士、国医大师、岐黄学者、全国名中医、省级名中医、省级基层名中医等人才。推进实施医疗卫生“258重点学科人才培养工程”,中医类人才入选人数实现大幅增长,2025年全县力争入选市“258重点学科人才培养工程”中医类人才1-2人。培养骨干型人才,建设省、市、县级名老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明确“师带徒”范围和数量,2025年省、市、县级名中医师每人带徒人数不少于2人,全县参加或完成各类国家级或省级优秀中青年人才研修培育项目不少于1名。夯实基础型人才,继续实施中医类专业医学生定向培养计划,全县年新增招录中医类定向培养的医学生不少于3人。拓展西学中人才,积极参加各类西学中培训班,到2025年全县参加西学中培训人数不少于5名。(责任单位:县卫健局、县委人才办、县人力社保局)

(四)创新产业升级路径

8.集聚发展种植加工产业。组织开展全县中药材种质资源调查,鼓励开展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加工基地(园区)提升建设,创建一批“三品一标”示范基地,积极开展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国家级中药材GAP基地、“三无一全”品牌中药材基地、省级“道地药园”示范基地建设,重点发展玳玳、黄精、莲子的全产业链体系。(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管局、县财政局)

9.培育发展商贸服务产业。推动治未病、轻医美、保健养生等产品开发,支持市县国有资本设立市场主体,与中医医疗保健机构、健康医美机构展开紧密合作,提供开展疾病诊疗以外的养生保健和医美服务。(责任单位:县国资办)

发展中医药膳服务,推广各类药膳配方产品和与药膳关联的绿色有机食材。积极组织参加衢州十大药膳评选活动。(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管局、县农业农村局)

10.特色发展文旅康养产业。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支持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医疗保健机构纳入职工疗休养定点机构。持续推进国家和省级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申报和创建。到2025年新增省级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2个。(责任单位:县文旅局、县卫健局、县总工会)

(五)创新保障政策机制

11.创新财政金融政策。县年度对中医药事业财政支出增长比例应高于同期卫生健康支出增长比例。自2023年起县对辖区公立医疗机构中医医疗服务按每张中医处方不低于15元、中医病区或病床每住院床日不低于30元的标准给予财政投入,各地结合实际适时提升财政投入标准。加快推进县公立中医医院合规举借的基本建设和及设备历史债务化解,到2025年实现公立中医医院长期债务负债率控制在全省同级平均水平以内。(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卫健局)

12.创新医保价格政策。实施倾斜支付政策,2023年出台支持和鼓励中医医疗机构提供针灸等非药物治疗服务,适当提高针灸等中医门诊非药物诊疗项目的报销政策。在住院DRGs点数付费中设置中医倾斜系数,对中医医疗机构中治率高的病组给予激励。积极扩大支付项目,将市域内医疗机构和医联体单位经注册或备案中药制剂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优先审核常见病、多发病和优势病种诊疗手段或填补诊疗项目空白的中医医疗服务项目。加快中医医疗服务价格改革。重点调整功能疗效明显、患者广泛接受、特色优势突出、体现劳务价值、应用历史悠久的中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价格,按照不超过省级同等级医疗机构最高标准的原则确定价格。(责任单位:县医保局、县卫健局)

13.创新人事人才政策。创新人才招引政策,对公开招聘有困难的中医类人才需求岗位,可认定为紧缺岗位,通过降低开考比例,放宽学历或年龄条件公开招聘,适当简化招聘流程、灵活选拔方式。对中医类确有专长通过省级考核取得执业资格的,通过规定的人才程序认定后,可以按照招引高层次、紧缺人才的方式通过资格比选、面试和考核聘用。完善职称评聘改革。对申报参加主任中医师职称评审的,将开展“师带徒”作为评审先行条件。(责任单位:县人力社保局、县卫健局)

四、实施步骤

(一)启动实施阶段(2023年6月)。制订印发中医药综合改革先行县建设实施方案,建立工作组,确定重点工作任务,明确职责分工,结合我县实际落实开展先行县各项建设。

(二)整体推进阶段(2023年6月—2024年12月)。逐项对照任务目标,建立工作任务清单、明确时间节点和考核办法,形成工作闭环,推进任务落实。每年组织开展阶段性评估,发现存在问题,持续完善工作措施。

(三)完善提升阶段(2025年1月—2025年12月)。持续深入推进先行县建设,总结成功做法和主要经验,分析差距和不足,进行查漏补缺,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经验做法。

                                                                                           龙游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6月27日

(此件公开发布)

信息来源: 龙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