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工程”的龙游实践⑤丨精神富足的文明图景 | |||||
| |||||
“以前常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那么现在应该说‘幸福不幸福,关键看共富’。”“团石要振兴,就要把风景变黄金,做好乡村美丽经济的后半篇文章,关键在于培育发展新业态。”连日来,龙游县小南海镇团石村的“实话石说”亭成了村民们往来频率最高的地方,县“8090新时代理论宣讲团”的宣讲员们正围绕村民们感兴趣的话题展开宣讲,生动的故事案例,接地气的土味乡音,让村民们在欢声笑语中享受到丰富的“精神大餐”。 村民汪建清是理论宣讲活动中的“常客”,一有宣讲他就会带孩子过来聆听。“宣讲送到家门口,没事就来听听,内容都很受用。”他还透露,村里不仅有宣讲活动,还有许多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填满了村民们的闲暇时光。 近年来,龙游县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不断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日渐完备的娱乐休闲设施、文化配套设施、丰富多样的文体活动,给美丽乡村建设增添了一抹动人的色彩。 ![]() ![]() ![]() 走进现在的詹家镇浦山村,整洁的村居环境,别具一格的农户庭院,随处可见的民族风情文化墙,充满着浓厚的畲族文化气息。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 “这两年来,浦山村渐渐成为网红打卡地,植物迷宫、七彩滑道、户外攀岩墙、儿童剧场等儿童游乐设施不仅满足了游客,也让村里的孩子们拥有了快乐童年。”村民雷女士在村里的一家畲族餐馆做服务员,她表示,“以前是全职妈妈,现在村里开起了餐馆、咖啡馆,让我们女性村民多了赚钱机会,而且还能兼顾孩子,两全其美。”白天,村民们都有事情可做,晚上就聚集在广场上跳竹竿舞、唱山歌,生活多姿多彩。 溪口未来乡村是浙江省首批未来乡村建设试点。在溪口老街的深处,一间由当地“禹王庙”改建而成的“南孔书屋”,成了乡亲们茶余饭后休闲阅读、补充知识能量的好去处。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溪口以“微改造,精提升”为抓手,分别对黄氏民居、文荟堂等一批古建筑进行整体修缮,并以市场为导向,打造特色乡村艺术馆、综合文化站、大师工坊等“网红”公共文化空间,重获新生的古建筑,丰富了当地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真正让文化设施“种”到了家门口。 ![]() ![]() 文明新风尚如春雨润物,悄然改变着龙游农村、农民的面貌。随处可见的农村宣讲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农家书屋已成了一道道靓丽风景线,逐渐成为村民们获取精神能量的“加油站”。一幅幅乡风民风美起来、人居环境美起来、文化生活美起来的农村新画卷正徐徐展开,在共同富裕中实现精神富有,让精神富有照亮美好生活。 (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微龙游”) 图文/徐月 吴森邦 溪口未来社区 一审/傅程 二审/邵美霞 三审/章承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