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大观丨龙游,古为姑蔑国地
春秋时期,中华大地上“大国八百,小国三千”,姑蔑,是古越西陲的一个小国。公元前 222 年,秦王政25年,在姑蔑之墟建立了太末县。今天的龙游就是在“姑蔑之墟,太末之里”的历史沿革中产生的,因而,龙游堪称全国最古老的县治之一,姑蔑文化就在这一方士地上滋生。
唐贞观八年(634年),更名龙丘县。五代吴越宝正六年(931年),吴越王钱鏐以“丘”与“墓”近义不吉,又据县邑丘陵起伏如游龙状,遂改龙丘为龙游。宋宣和三年(1121年),因有诏讳“龙”字,改名盈川县。绍兴元年(1131年)复称龙游。
梳理后世的一些古史地名著及方志,发现有关姑蔑的记载,都与太末、龙游有密切的关系,不难看出,龙游境内应该是姑蔑国的核心所在。
《左传·哀公十三年》载:
六月丙子,越子伐吴,为二隧,畴无余、讴阳自南方,先及郊。吴太子友、王子地、王孙弥庸、寿于姚自泓上观之。弥庸见姑蔑之旗曰:‘吾父旗也。不可以见雠而弗杀也’。关于“姑蔑之旗”,杜预注云:“姑蔑,越地,今东阳太末县。”“弥庸父为越所获,故姑蔑入得其旌旗。”
《国语·越语上》亦语及“姑蔑”,作:
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
北魏郦道元《水经·渐江水注》即谓:
穀(本或作穀)水……源西出太末县,县是越之西部,姑蔑之地也。
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二十六《江南道二·衢州龙丘县》下云:
本春秋姑蔑之地,越西部也。杜注云‘今东阳太末县’。《越绝书》谓之姑婺州。晋改太末为龙丘,因县东龙丘山为名。随末废,贞观八年又置。
宋黄裳《新定九域志》《衢州》条云:
姑蔑城,……杜预注云:姑蔑,越地,今东阳太末也。又《东阳记》云:在穀水南三里,东门临薄里溪是也。
宋罗泌《路史·国名纪四·姑蔑》条云:
一曰姑妹,太末也。晋之龙丘、今衢之龙游有姑蔑城。昔弥庸见姑蔑之旗者,汉之太末,即东阳之太蔑县。
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九十三《衢州府·龙游县·姑蔑城》条下载:
在县北,今府境故姑蔑地也。……相传穀溪之南即其故城
《大清一统志》更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罗致旧说、传闻,对有关姑蔑的材料多所收录,如:
《衢州府·建置沿革》条:“禹贡扬州之域,春秋时越姑蔑地。”
《龙游县》条:“春秋越姑蔑地。”
《山川·东华山》条:“在龙游县东二里,下有姑蔑子墓。”
《古迹·姑蔑故城》条:“在龙游县北。……旧志在穀溪之南,今人呼为寺城麓。”
《陵墓·姑蔑子墓》条:“在龙游县东东华山下,宋庆元间为人所发,古物充牣。”
分析以上史料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姑蔑国就在龙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