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游县文广旅体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思路
2024年,龙游县文广旅体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聚焦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厚植“万年文化、千年古城、百年商帮”的历史积淀优势,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持续推动文化广电旅游体育高质量融合发展。截至11月25日,龙游县全域接待游客458.5万人次,同比增长 14.01%,接待过夜游客数247.35万人次,同比增长28.86%。成功创成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先行县,为山区23县唯一创成单位,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经验被副省长李岩益批示肯定;成功纳入全省第二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单位,为衢州和山区23县唯一一家;《龙游石窟·无尽之洞》获全球纪录片最高奖项泰利奖铜奖;联合柯城区推出的乡村时令旅游线路入围2024年“岁时节令 自在乡村”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龙游石窟活化利用文旅融合”项目和“古韵龙吟——龙游文博体验游之旅”分别入选第2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2023全国文化遗产旅游百强案例”和“2023全国文化遗产旅游五十强线路”,成为浙江省唯一一个有两个项目入选的县。国际化视野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工作获得徐张艳市长批示肯定。现将全年工作汇总如下:
一、2024年工作情况
(一)公共文化服务品质持续跃升。一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开展三百联盟地方标准制定,申请市级立项申报;修订完善南孔书屋、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规范化建设。二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配套建设。完成1家文化驿站、14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和2家南孔书屋的提升。推进庙下乡综合文化站建设,已完成装修施工。完成文化保障卡惠民卡、荣誉卡、优学卡发放,惠及群众3700余人次。推动文化阵地免费开放,截至三季度各公共文化场馆接待22.3万人次。三是深化文化惠民工程。成功举办龙游县农村文化礼堂“我们的村晚”百村赛事精品节目展演、第九届全民艺术普及魅力青年才艺大赛、“十艺百师千场”公益培训等群众文化活动,送戏下乡253场,文艺赋美演出200余场,送展览讲座下乡273场,送书下乡2.8万册,文化走亲5场,惠及群众25余万人次。
(二)文化遗产保护成效不断显现。持续推进文博城市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一是深化文物平安工程。全面启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完成40%三普点位的复核,新登记文物点20处。深入实施文物平安工程,完成不可移动文物古建筑虫害防治356处、文保工程修缮验收23处。常态化开展文保单位及工程消防安全隐患巡查检查。二是推进考古研究工作。协同省考古所开展线下申报考古前置建设项目18处,目前完成8处;线上申报考古前置建设项目25处,其中无需开展考古前置项目11处,完成5处。推进荷花山遗址公园项目建设,推进考古遗址保护棚项目建设和遗址本体环境整治,荷花山遗址古环境考古一期和荷花山遗址石器加工厂研究一期形成初步成果,跟进荷花山遗址申遗工作。浙江省古建筑保护研究龙游基地挂牌。三是非遗保护传承系统推进。新增省级非遗工坊4家(龙游皮纸、龙游莲子酒、方坦窑、酥饼制作);组织龙游方山茶制作技艺和方坦窑乳浊釉瓷烧制技艺联合申报首批省级茶非遗空间;推荐溪口镇一盒故乡申报首批省级非遗美学生活馆;开展龙游县第四批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工作,公布县级非遗传承人20人。开展非遗购物节、非遗进礼堂等非遗活动20余场,搭建非遗传承平台;组织婺剧、道情等项目前往珠海、北京等地开展非遗交流展示活动6次,加大非遗外宣力度。
(三)全域旅游打开新局面。一是项目建设持续发力。完成《龙游县佛乡水利枢纽旅游区规划方案》、《龙游石窟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修编等初稿编制。龙游滨水文化客厅、六春湖山地文旅(龙游片区)和龙游民居苑景区配套提升等重大项目高效推进。完成龙游石窟、龙游民居苑4A级景区复核,石墎景区、姑蔑城生态园、畲竹社里、三门源景区3A景区市级复核,溪口镇溪口老街完成列入省级旅游街区培育名单,创建申报旅游驿站4家,完成3A级以上景区旅游厕所标准化评定工作。完成2025年八大百亿项目梳理,不断夯实文旅发展基础。二是乡村旅游提质增效。联合柯城区推出的乡村时令旅游线路入围2024年“岁时节令 自在乡村”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进一步打响了龙游乡村旅游的知名度与美誉度。牵头制定《龙游县民宿经营规范》,从总则、民宿开办要求和程序、民宿星级划分、监督管理和退出机制6个方面对民宿经营作了规范指导,促进我县民宿经济健康有序发展。龙游县入选全省第二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单位,为衢州市和山区26县唯一一家。三是文旅安全监管强化。对全县A级旅游景区、星级酒店等涉旅场所、人员密集场所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治,共出动726余人(次),开展旅游安全专项检查90余场(次)。有序推进宾馆酒店一次性用品专项整治工作,检查宾馆酒店18家次,发放宣传品5050份。行政处罚立案调查20件,办结案件16件,公开案件1件,警告8家次,罚款5家次,罚款17400元,没收非法所得1240元,没收违法物品63个。承办2024全市文旅系统安全应急演练和培训,组织全县近200名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开展专业培训和应急救援实操演练,得到市旅游专委会肯定。四是文旅融合有新突破。围绕“一切围绕旅游转”的思路,推出龙年免费游龙游、“寻龙记”融媒体验行、体育赛事、博物馆奇妙夜等系列活动,推进文旅融合,助推文旅出圈,网络浏览量4亿以上。龙游红木小镇成功获评国家文旅产业示范基地,新增骨干型文旅企业1家(年年红家居),新锐型文旅企业2家(浙香食品、善蒸坊),重点培育文旅市集名单2个(南门市集、凤翔洲文旅市集),新增百县千婉体验店1家(东方文岚饭店),新增品质旅游饭店2家,其中广和雷迪森维嘉酒店为四星级酒店,天元名都为金桂级品质饭店,新增省级乡村博物馆2家(溪口竹编艺术展示馆及东华街道官村龙游乳浊釉瓷文化博物馆)。“龙游石窟活化利用文旅融合”项目和“古韵龙吟——龙游文博体验游之旅”分别入选第2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2023全国文化遗产旅游百强案例”和“2023全国文化遗产旅游五十强线路”,我县成为浙江省唯一一个有两个项目入选的县。
(四)体育事业再上新台阶。一是基层体育设施进一步完善。完成村级全民健身广场、多功能运动场、百姓健身房等26个场地设施建设,新增公开水域游泳场所2处,建成环浙步道21.8km。二是全民健身事业持续推进。举办体育助共富万人大培训,完成培训学员超过1万人次,通过培训,新增社会体育指导员84人。先后举办、指导开展女子运动会、农村文化礼堂运动会、社区运动会等全民健身赛事活动75场次,参与群众5000余人次。承办衢州市第四届体育大会,已承办社会体育指导员交流展示活动、羽毛球、象棋、公开水域游泳等项目,参加人员1300多人,接下来还将开展篮球、足球等近30个项目比赛。三是竞技体育奋力推进。与浙江省水上运动管理中心、衢州市体育局推进龙游县水上运动中心共建,完成协议签订,赛训中心项目落地,“一场两馆”项目稳步推进,8月份已经完成主体施工。以备战省十八运为契机,引进运动员50余人,少体校运动员从120名增加到200名,体操、拳击、田径、女子划艇等项目开展常态化训练。四是体育赛事品牌持续擦亮。成功举办全国无人机竞速公开赛、2024龙游半程马拉松、国际草地拔河公开赛、国际汽车拉力锦标赛、东海重型音乐节、衢州市第四届体育大会等重大品牌活动赛事,赛事期间吸引游客约35万人次,网络曝光浏览量1.2亿次,进一步提升了龙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存在问题
一是人才资源短缺,缺乏现代高层次管理、策划、创新及各类服务人才。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需要一大批懂策划、能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复合人才。目前,我县文化旅游企业中经营人才特别是高端复合型经营人才匮乏。文化旅游产业研究人才不足。政府、企业、社会都缺乏文化旅游产业研究人才,各类文化旅游专业人才储备严重不足,成为文旅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二是旅游发展定位有待提高,目前旅游模式还是较为传统地以观光游为主,游客多是走马观花式地游览景点。然而,在当下旅游市场追求深度体验的潮流中,龙游在沉浸体验式旅游方面存在明显不足,缺乏能让游客深度参与、互动性强、充分感受龙游独特文化与风情的旅游产品与项目,难以满足游客日益多样化与个性化的旅游需求,制约了龙游旅游品质与吸引力的进一步提升。 三是公共服务一体化不足,虽然已经建成多个文化站和设施,但部分基层文化场所和百姓健身房利用效率有待提升,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服务品质化供给存在困难,服务绩效有待提高。
三、2025年度工作计划
2025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强国的思想和“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支柱产业”的重要论述,根据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坚持“一切围绕旅游转”的理念,推进文化、旅游、体育协同融合发展,为我县区域明珠型城市建设贡献文旅力量。
(一)深化文化惠民,做优做强公共文化服务。一是高质量打造公共文化空间。推动公共文化共同体建设,推动综合文化站提档升级,指导溪口镇综合文化站提升改造,新建1家南孔书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探索南孔书屋建设运行新模式,提升发展活力。二是抓好全县公共文化阵地免费开放服务。实现年人均接受文化场馆服务人次8次以上,完成送书下乡3万册,送戏下乡600场,送展览讲座下乡300场,文化走亲20场以上;继续开展全民艺术普及公益培训班,推进全民阅读工作、全民艺术普及;文化馆免费开放、小剧场免费电影播放工作,计划全年共放映公益电影不少于40部。三是深化文艺赋美工程。实施“三百联盟”社会化运作模式,在公共文化服务空间、景区、车站、公园、社区等布局文艺赋美点位,壮大队伍,优化服务,提高群众满意度。
(二)落实保护传承,活化利用文化遗产资源。一是推进文物保护。对标文博城市建设,推进文物保护工程15处以上,深化省保单位平安工程。继续推进荷花山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及申遗,建设考古遗址保护棚和整治遗址本体环境,启动荷花山遗址二期价值研究。推进第四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开展文物新登记认定和资料整理等工作。二是深化文物利用工作。探索开展老屋拯救行动,谋划开展具有文博特色的活动,打造精品文博IP。利用文化空间,开展各类文博、社教、研学等活动。引进文博精品展览,推进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推进文物的活化利用。三是系统开展非遗保护传承。开展各类非遗活动20场以上、与其它县市非遗交流活动6次,争取完成婺剧(徽戏)、道情等项目的节目创作2个,举办各类非遗项目培训5期,举办项目研讨活动2次,选派非遗传承人参加各类研培和培训4人次以上,开展非遗抢救性保护项目2个以上。
(三)坚持规划引领,深化全域旅游发展。一是加快规划修编实施。加快龙游石窟5A景区创建工作推进,完成《龙游石窟·龙游瀫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总体规划》编制,启动龙游石窟4A扩容主要项目建设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抓紧景区及景区镇、村等创建管理工作推进,加强3A级以上景区管理和指导,做好A级景区创建、复核和整改工作。跟进服务好A级景区转型提质项目建设工作。指导龙游瀫石光生态景区3A景区创建工作;指导景区镇、村等创建提升工作。二是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加快推进六春湖山地文旅项目、龙游滨水文化客厅二个列入“双百”千项万亿项目在建重大文旅项目实施;加快龙游瀫凤翔洲二期启动区块、熙程国际酒店与桔子水晶酒店等在建重大文旅项目建设进度。完成户外运动小镇“一心一带三区”规划,着力打造龙山运动基地、六春湖高山运动基地,诗画登山步道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力争启动滑雪场项目,培育运动促进健康城市特色;通过招商引资,力争汽车运动小镇项目落地。三是实施文旅融合234提升计划。打造2个夜经济场景,以大南门历史文化街区、红木小镇为阵地,融入文化创意活动,丰富业态布局,提升消费能级。实施龙游石窟、民居苑、红木小镇3个4A级景区的提升改造,提升品牌品质。布局4种新业态,充分挖掘文化特色,布局发展龙游县博物馆+铁路桥遗址公园、泽随写生基地+古村落、溪口镇+泥美术馆和瀫石光艺术生态走廊业态,丰富旅游内容。做大做强营销推广,做深做亮美食文化,推进《龙游食谱》编绘工作,按照要求每年创建3--4家百县千碗体验店,组织参加美食商家参加“百县千碗”各类美食评比活动。四是深化乡村旅游品牌。全年力争开办2家以上高品质民宿,创建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以上入围浙江省乡村文旅运营“五百”计划培育名单。指导乡镇开展乡村旅游节庆活动10场以上。五是规范推进市场发展。加强对执法人员的法律法规培训,严格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强对文旅企业的引导教育。建立健全企业信用评价体系,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确保文旅行业安全生产。
(四)坚持双轮驱动,加快推进体育事业发展。一是健全基层体育设施,提升服务力。全力推进2025年基层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环浙步道和公开水域游泳场所建设。做好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工作,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做好体育场地设施、器材的更新维修工作,跟踪城市百姓健身房等管理运营。二是做实群众体育,引导全民健身。组织开展8•8全民健身日活动、社会足球、篮球、龙游县农村文化礼堂运动会及社区运动会等系列活动等形式灵活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群体活动,引导更多的市民参与全民健身。三是推进竞技体育发展。以备战省十八运为纲,完成“一场两馆”、水上赛训中心等项目建设,为办好测试赛奠定基础。继续加大运动员的训练力度,推进运动员备战参赛工作。完成体操、艺术体操、拳击、公路自行车、皮划艇等8个项目的测试赛。四是办好重大品牌赛事。继续办好龙游马拉松、亚太汽车拉力赛等品牌赛事,打响赛事IP,提升龙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