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春湖丨新任务新使命,龙游如何解密“文明”密码
三月的春风掠过龙游,街头巷尾处处涌动着温情与善意。有礼家风·孝老驿站“五维助老”志愿者像往常一样为独居老人递上热腾腾的饭菜,文明市集将便民服务送至家门口,普通劳动者收到象征敬意的鲜花……在第62个“学雷锋纪念日”前后,龙游城乡各地大力弘扬新时代雷锋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擦亮“浙江有礼”省域文明新实践品牌,一街一景,一言一行,这些看似平凡的瞬间,恰是龙游文明建设最生动的注脚。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把加快建设文化大省作为“八八战略”的重要内容,亲自部署实施文化建设“八项工程”,20年来“文明有礼”从“盆景”变为“风景”。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浙江省明确提出要建成社会文明新高地。如何以文明之力引领方向、凝聚共识,持续提升全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如何肩负起新时代文化使命,以公共服务一体化全省试点为契机,推动“浙江有礼”向纵深发展,实现文明实践与基层治理的深度融合、互促共进?龙游正破局解题、探索新路。
阵地,让文明有“家”可依
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拓展,更是思想碰撞、文化交流、价值引领的聚集地。当阵地建在家门口,宣传教育的根系便扎进了街巷阡陌,惠民服务的枝叶便触达了千家万户。
阳光社区“走心驿站”里,那台24小时在线的免费咨询电话,默默守护着全县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河西街社区“爱心驿站”内,冬有热茶、夏有凉饮,让环卫工人等户外工作者有了“第二个家”;归仁社区“小哥之家”为奔波的骑手提供充电歇脚的港湾,解决了新业态劳动者“吃饭难、休息难”等实际问题;大街乡6090“孝老驿站”以温情陪伴驱散独居老人的孤独;各村文化礼堂中,村民登上舞台、当起主角,文化特派员助阵为乡村振兴添彩。而流动的“幸福夜集”更是将文明课堂搬到街头巷尾、村社广场,通过互动问答、非遗体验等形式,让群众在欢声笑语中感知文明。
家风致远,德润龙游。这一处处文明实践阵地,构建起覆盖城乡的“15分钟文明实践圈”,既是回应民生关切的“服务台”,纾解着百姓的急难愁盼,更是文明滋养的“毛细根系”——它们不靠疾风骤雨式的宣教,而是以春风化雨般的浸润,将文明的养分悄然输送至千家万户,在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场景中,培育出向上向善的生长脉络,构建起覆盖全域的“有礼矩阵”。
队伍,让文明有“人”可托
文明是人类发展的产物,个体的善意如涓滴汇流,终成文明长河;文明的沃土又催生善意的种子生生不息。在龙游,一支支新时代文明实践队伍共同构建起文明理念与实践行动之间的桥梁,凝聚起城市精神的内在力量。
近年来,“最美”典型持续涌现,志愿者队伍也从“星星之火”发展为“燎原之势”:洗车行夫妻16年如一日照护“智障孤儿”;“爱在人间协会”十年间从80人扩容至400余人,助学、敬老、济困的善举织就一张温情网;“红扁担”队伍则扎根乡村,以助农销售、文化激活推动共富……这些看似细碎的凡人微光,实则是龙游文明建设的见证。当“有礼”基因嵌入城市肌理,“做好事”便从日历上的特殊节点,绵延成日常图景,激荡起向善涟漪——自2012年以来,龙游县先后有6人获评中国好人,29人获评浙江好人,169人获评最美龙游人,志愿者人均服务时长从2022年的6.8小时提升至2025年的34.7小时。在这里,文明标语不再高悬于墙,而是流淌在市民让座时的一个手势、指路时的一句乡音、帮扶时的一抹微笑里,成为无需提醒的城市默契,“人人可为、时时可行”的文明实践理念深入人心。
从“3.5”到“365”,从“盆景”到“风景”引领“风尚”,每个人都不再是文明进程的“局外人”,而是以主人翁的姿态,共同书写着这座城市的文明篇章。
项目,让文明有“事”可做
新时代文明实践,不仅关乎一座城市的形象,更关乎每个人的幸福感,需要具体的项目来承载。当文明有了具体的场景和抓手,转化为可知可感的项目,才能做到“群众需求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有礼副校长”“春泥计划”“君君妈妈”等文明实践项目将思政教育立足校园、融入社会,让孩子在手工、研学中触摸传统文化,系好“人生的第一颗纽扣”;“有礼积分”以“行为换积分、积分兑服务”的机制,激发群众参与志愿服务、垃圾分类的热情;8090新时代理论宣讲用青年话语让理论宣讲“接地气”“冒热气”,推动文明建设的理念飞入千家万户……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行动密码”中,诠释着人人崇尚文明、践行文明、共享文明的实践逻辑。
数据显示,仅2024年,龙游县全域开展理论宣讲、公益托管、研学实践等活动4000余场,服务群众10万人次,其中农村未成年人1.7万人次。同时,我县通过资源共享孵化出“假期来吧”“幸福市集”“共富合伙人”等一批文明实践项目,两度斩获市级大赛金奖。在这些项目的推动下,文明建设从“单向输出”变成“双向奔赴”,从“政府独奏”转向“社会合唱”,形成了良性循环。
万年龙游,何以文明?
文明的答案或许就藏在那些24小时不熄的驿站灯光里,在志愿者风雨兼程的背影中,在孩子们参与“春泥计划”时绽放的笑颜间……文明建设不是空中楼阁,它需要阵地、需要人、需要载体。“浙江有礼”省域文明新实践,龙游给出了“阵地夯基、队伍聚力、项目赋能”的立体化答案,从服务供给到需求匹配,从活动导向到品牌深耕,从县域实践到模式输出,龙游让文明实践以多元化的形式落地生根,成为最亮丽的人文底色。
点点微光、汇聚成炬,每个平凡人都能成为文明的火种。让我们将雷锋的精神力量融入日常、化作行动,人人争当文明使者,个个争做时代先锋,高举思想之旗,唱好龙游之声,培塑文明之风,以实践为要筑成城市之韵,以“有礼”为笔绘就共富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