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解读]1-12月龙游经济运行简况

发布时间: 2025- 02- 17 08: 56 浏览次数:

今年以来,龙游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市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省“3+10”重大工作和市“10+2”重点工作,稳经济各项政策效应逐步释放,全县经济活力加快恢复。同时也需关注到部分指标下行风险压力仍在,仍需精准施策、精准发力,不断巩固夯实经济运行态势。

经初步核算,全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7.52亿元,同比增长6.6%,分别高于国家、省、市平均增速1.6、1.1和0.2个百分点,增速排名全市第3。全省排名第21位,较二季度提升7位。分产业来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3.72亿元,增长3.2%,排名第3;第二产业增加值138.36亿元,增长8.2%,排名第3,其中工业增加值110.55亿元,增长5.6%,排名第5;三产增加值185.44亿元,增长5.6%,排名第2。

                                                                                       表1.三季度国家、省、市、县三次产业结构增速(%)

地区

地区生产总值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全  国

5.0

3.5

5.3

5.0

浙江省

5.5

3.5

6.1

5.1

衢州市

6.4

3.1

8.8

4.8

龙游县

6.6

3.2

8.2

5.6

柯城区

4.4

2.0

5.6

3.6

衢江区

10.8

2.4

16.3

6.4

江山市

6.1

3.9

7.2

5.4

常山县

5.0

2.1

6.2

4.2

开化县

7.8

4.1

12.4

5.5

一、GDP相关基本情况

从19项GDP核算基础指标看:低于全市平均增速和排名全市后3位的为同3项,分别为规上工业增加值(低于全市平均5.5个百分点,排名第5,下同)、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类增加值(0.4个百分点,4)和商品房销售面积(47.2个百分点,6)。

表2: 2024年四季度分县市区GDP核算基础指标情况

2024年四季度GDP核算基础指标汇总情况


衢州市

龙游县

柯城区

衢江区

江山市

常山县

开化县


增速

排名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可比价

3.3

3

2.3

2.5

4.1

2.4

4.2

规上工业增加值

9.5

4.0

5

1.0

31.4

6.1

4.9

15.5

规下工业增加值

6.5

6.6

3

4.9

6.7

6.2

6.6

7.2

建筑安装工程

5.9

20.8

1

3.5

1.7

9.1

-5.4

15

建筑业产值

7.5

15.6

1

12.7

1.9

-0.1

8.0

11.1

批发业

14.9

23.4

1

4.9

23.2

10.7

11.7

19.4

零售业

9.3

11.7

1

11.0

6.6

10.0

0.1

9.6

住宿业

0.2

2.6

1

1.3

1.9

-5.8

-0.9

1.2

餐饮业

8.7

11.7

2

5.5

10.0

12.9

0.3

11.7

金融机构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

0.6

0.6

1

0.6

0.6

0.6

0.6

0.6

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

-10.7

11.4

3

-19.4

57.6

16.5

-100.0

-10.5

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类增加值

11.8

11.4

4

-11.5

1110.9

198.2

79.6

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收

19.0

41.2

2

16.0

38.0

14.0

-39.3

104.3

其他营利性服务业类增加值

30.9

80.6

2

-5.9

73.9

24.6

-2.0

408.5

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工资总额

4.9

3

5.2

-0.8

5.7

4.9

-2.0

非营利性服务业工资总额

-0.3

3

0.1

-1.3

-3.2

-2.2

0.1

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福利支出

4.6

6.9

2

4.4

6.9

7.2

-0.9

2.1

商品房销售面积

-22.1

-69.3

6

-39.9

42.8

17.3

21.4

115.9

房地产业工资总额

1.5

3

1.8

-2.0

2.1

-2.2

0.3

从分行业对GDP的拉动和贡献率情况看:全年拉低GDP增速最明显的行业分别为——K门类房地产业(占GDP比重0.6%),同比下降73.7%,拉低全县GDP1.2个百分点(因五经普后全年GDP核算基数调整,产业结构发生变化,K门类房地产业占GDP比重从三季度的0.2%上升至0.6%,对拉低GDP增速更加明显)。拉动GDP增速最明显的行业分别为——批发和零售业(占GDP比重14.9%),同比增长13.7%,拉动全县GDP2.0个百分点;工业中的制造业(占GDP比重28.7%),同比增长5.8%,拉动全县GDP1.7个百分点;建筑业(占GDP比重8.3%),同比增长20.0%,拉动全县GDP1.5个百分点;营利性服务业(占GDP比重10.2%),同比增长14.8%,拉动全县GDP1.4个百分点。第一产业拉动全县GDP增长0.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2.0%;第二产业拉动全县GDP增长3.4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1.4%;第三产业拉动全县GDP增长3.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6.6%。

二、主要经济指标:稳中有进,依然承压

主要经济指标3项靠后。全年12项主要经济指标中,我县排名全市前二的有4项(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排名后二的有3项(规上工业增加值(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各项存款余额(6))。

全市排位“7进2退3平”。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外贸进出口总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项排位前移;各项存款余额、各项贷款余额2项指标排位后退,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外贸出口总额、3项指标位次保持不变。

累计增速“10升2降”。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规上服务业营收、外贸进出口总额、外贸出口总额、各项存款余额、各项贷款余额、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项增速加快,分别加快0.1、4.2、0.3、6.0、2.4、1.1、1.8、0.1、1.8和3.3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项增速回落,分别回落0.2和5.2个百分点。(详见表3)

                                                                                                 表3. 1-12月全县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指标名称

全年增速(%)

全市排名

排名提升

增速变化

地区生产总值

6.6

3

0

0.1

规上工业增加值

4.0

5

0

-0.2

固定资产投资

10.5

4

2

4.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3

5

1

0.3

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上月数)

36.3

1

1

6.0

外贸进出口总额

0.6

4

1

2.4

其中:出口总额

18.0

3

0

1.1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3.4

2

1

-5.2

各项存款余额

3.4

6

-3

1.8

各项贷款余额

12.0

3

-2

0.1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6.6

1

2

1.8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8.2

1

4

3.3

二、增长态势:基本面保持稳定

农业生产总体平稳。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9.49亿元,同比增长3.3%,较三季度增长0.5个百分点。其中,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分别为11.88亿元、1.93亿元、12.42亿元、2.78亿元和0.48亿元,分别增长1.0%、3.6%、6.4%、2.9%和3.4%。

工业经济增长乏力。全年实现规上工业产值410.19亿元,增长3.3%,较三季度下降0.1个百分点,五大产业链总产值“二升三降”,特种纸产业和碳基材料产值分别增长5.3%和6.5%,绿色食品、轨道交通、智能制造产值分别下降6.8%、3.0%和6.8%。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83.34亿元,增长4.0%,较三季度下降0.2个百分点。

投资增速回升明显。固定资产投资172.93亿元,增长10.5%,较三季度增长4.2个百分点。从投资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工业技改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分别增长39.1%和15.9%,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4个百分点。从结构性指标看,生态环保、交通、水利和能源投资、高新技术投资、制造业投资、建安投资分别增长70.0%、33.9%、7.1%、20.8%,分别高于全省平均48.9、30.9、3.8和24.1个百分点,民间投资下降19.0%,低于全省平均8.9个百分点。

消费市场增长缓慢。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6.11亿元,增长2.3%,增速排名全市第5,分别低于省、市平均增速1.7和2.7个百分点。其中限上社零总额17.41亿元,增长4.7%,排名全市第5。基本生活类商品消费稳定,限额以上单位中粮油食品类、烟酒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分别增长8.9%、13.6%和23.0%。

居民收入增速稳定。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67687元、37479元,分别增长6.6%、8.2%,增速较三季度分别增长1.8和3.3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倍差1.8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共同富裕持续推进。

财政收支保障有力。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4.03亿元,增长13.4%。税收收入25.75亿元,同比增长4.0%,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75.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合计86.19亿元,同比增长15.2%,其中民生支出总额61.6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例为71.6%。

三、困难问题:经济回升向好基础仍不扎实

一是工业重点行业、企业增长乏力。在经济下行压力巨大的情况下,重点行业、企业运行平稳与否显得尤为重要。1-12月,产值排名前十的行业中,金属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5个行业产值同比下降,合计减少10.1亿元,拉低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速2.5个百分点。维达、旭荣、家家发、华邦特西诺、华邦特种纸、凯宝华等造纸业重点企业产值下降明显,合计减少5.5亿元,拉低造纸业产值增速4.3个百分点;吉成、光明铁道、青龙山、浙西建筑等非金属制品业重点企业产值下降明显,合计减少5.7亿元,拉低非金属制品业产值增速16.9个百分点。

二是社零增速复苏缓慢。新国际饭店、育龙酒店、金峰国贸等酒店餐费收入持续下滑,清水湾餐饮业务全年外包,导致住宿业单位餐费收入整体下滑,拉低全县限上社零增速0.8个百分点;飞胜商贸、阳成农产品、金座商贸等退库和停业企业带来较大的零售额基数,来市客、融烨、融都等新入库企业处于开业初期,零售额总体增长较为乏力;受居民消费模式变化影响,限上社零重点企业中,大润发、东方广场商贸等实体商超全年累计销售额呈下降趋势,1-12月,2家企业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3.1%。2024年一季度政府共发放300万元购物消费券和200万元汽车购车补贴,共带动823万元居民购物消费和8000万元左右汽车消费,有效拉动社零增长,但也为2025年一季度社零指标带来较大基数。2025年一季度低迷态势恐将持续,社零增长难度较大。

三是新增单位入库数据少且质效不高。截至12月,全县“四上”企业新增入库40家,较去年同期少6家。①批发业:全年新增批发业企业11家,较去年同期少3家,增量为25.48亿元,拉动限上批发业销售额增长6.5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新增企业拉动增长23个百分点差距较大。②规上工业:全年规上工业月度新增企业仅5家,较上年的11家差距较大,仅提供了5.23亿元的增量,仅拉动规上工业产值增长1.1个百分点,拉动作用并不明显。在基数逐年增加的情况下月度新增企业是否能够提供增量,是工业经济能否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对策建议

一是聚焦高权重指标,全力冲刺一季度开门红。重点仍是规上工业和劳动工资。工业方面要保障春节期间“不停产”企业,推动春节后企业复产达产,狠抓一季度生产增量,加大项目全周期推进力度;2025年一季度开始,劳动工资相关指标由四个(机关事业单位福利支出,非营利性服务业工资增速,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工资增速,房地产工资增速)合并为一个(机关单位劳动工资增速),所涉及的统计调查对象是我县所有财务独立核算的机关事业单位。劳动工资统计工作需全县所有机关、事业单位的配合,建议财政局每次发放工资补贴前,与统计局工资统计专业人员做好沟通对接,将工资福利数据发挥出最大效用,避免机关、事业单位漏填漏报。另需加强对“商品房销售面积”和“建筑业产值”的关注,因五经普后产业结构调整,核算基数变化,2024年四季度核算时,房地产业基数较三季度大幅提升,当“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下降时,对整体GDP增速的拉低作用增强。从2025年开始,建筑业核算指标将从“建筑业产值”更改为“建筑业在地产值”,对应统计口径暂不明确,需相关单位加强关注对接,尽早谋划。要切实落实政策优惠,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增强企业生产经营的信心,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拼劲,奋力冲刺一季度“开门红”,推动全年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二是强化主要考核指标统筹力度。目前山区海岛25县考核、市对县综合考核、“流动红旗”等考核体系指标繁多、类型多样,涉及多个部门、多个乡镇,只有全县一盘棋,才能做到争先进位。从全年情况来看,区域间竞争激烈,因此需加倍精心谋划,提高综合统筹研判能力。建议各项考核指标牵头部门加强统筹,专题分析各项指标情况,补短板、强弱项,做好指标趋势分析,努力做到精准研判。要确保建筑业、建安投资、批发业、零售业等相关指标在全市的排名优势;力推服务业、农林牧渔业、劳动工资等相关指标在全市持续争先进位;强补商品房销售面积、规上工业等相关短板指标。

三是抓好投资项目,培育发展潜力。积极谋划重大项目,不断提高招引能力,围绕优势骨干产业配套和补链、延链、强链抓招商,对每一个产业链关键环节,认真分析和梳理,找出缺项,拉出清单,按照“缺什么引什么”的原则,开展定向定点精准招商,引进产业链关键项目,增强工业发展动力,从而推动全县工业持续健康发展。围绕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业等重点产业,引进一批规模大、质量好、科技新、产出佳的优质项目,围绕全县重点投资项目,抓好项目推进,及时解决难点堵点问题,全力推进项目提速提效,确保项目顺利推进,争取早投产、早达产、早升规、早出数。


信息来源: 龙游县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