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解读]1-12月龙游经济运行简况
今年以来,龙游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市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省“3+10”重大工作和市“10+2”重点工作,稳经济各项政策效应逐步释放,全县经济活力加快恢复。同时也需关注到部分指标下行风险压力仍在,仍需精准施策、精准发力,不断巩固夯实经济运行态势。
经初步核算,全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7.52亿元,同比增长6.6%,分别高于国家、省、市平均增速1.6、1.1和0.2个百分点,增速排名全市第3。全省排名第21位,较二季度提升7位。分产业来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3.72亿元,增长3.2%,排名第3;第二产业增加值138.36亿元,增长8.2%,排名第3,其中工业增加值110.55亿元,增长5.6%,排名第5;三产增加值185.44亿元,增长5.6%,排名第2。
表1.三季度国家、省、市、县三次产业结构增速(%)
地区 | 地区生产总值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全 国 | 5.0 | 3.5 | 5.3 | 5.0 |
浙江省 | 5.5 | 3.5 | 6.1 | 5.1 |
衢州市 | 6.4 | 3.1 | 8.8 | 4.8 |
龙游县 | 6.6 | 3.2 | 8.2 | 5.6 |
柯城区 | 4.4 | 2.0 | 5.6 | 3.6 |
衢江区 | 10.8 | 2.4 | 16.3 | 6.4 |
江山市 | 6.1 | 3.9 | 7.2 | 5.4 |
常山县 | 5.0 | 2.1 | 6.2 | 4.2 |
开化县 | 7.8 | 4.1 | 12.4 | 5.5 |
一、GDP相关基本情况
从19项GDP核算基础指标看:低于全市平均增速和排名全市后3位的为同3项,分别为规上工业增加值(低于全市平均5.5个百分点,排名第5,下同)、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类增加值(0.4个百分点,4)和商品房销售面积(47.2个百分点,6)。
表2: 2024年四季度分县市区GDP核算基础指标情况
2024年四季度GDP核算基础指标汇总情况 | ||||||||
衢州市 | 龙游县 | 柯城区 | 衢江区 | 江山市 | 常山县 | 开化县 | ||
增速 | 排名 | |||||||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可比价 | — | 3.3 | 3 | 2.3 | 2.5 | 4.1 | 2.4 | 4.2 |
规上工业增加值 | 9.5 | 4.0 | 5 | 1.0 | 31.4 | 6.1 | 4.9 | 15.5 |
规下工业增加值 | 6.5 | 6.6 | 3 | 4.9 | 6.7 | 6.2 | 6.6 | 7.2 |
建筑安装工程 | 5.9 | 20.8 | 1 | 3.5 | 1.7 | 9.1 | -5.4 | 15 |
建筑业产值 | 7.5 | 15.6 | 1 | 12.7 | 1.9 | -0.1 | 8.0 | 11.1 |
批发业 | 14.9 | 23.4 | 1 | 4.9 | 23.2 | 10.7 | 11.7 | 19.4 |
零售业 | 9.3 | 11.7 | 1 | 11.0 | 6.6 | 10.0 | 0.1 | 9.6 |
住宿业 | 0.2 | 2.6 | 1 | 1.3 | 1.9 | -5.8 | -0.9 | 1.2 |
餐饮业 | 8.7 | 11.7 | 2 | 5.5 | 10.0 | 12.9 | 0.3 | 11.7 |
金融机构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 | 0.6 | 0.6 | 1 | 0.6 | 0.6 | 0.6 | 0.6 | 0.6 |
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 | -10.7 | 11.4 | 3 | -19.4 | 57.6 | 16.5 | -100.0 | -10.5 |
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类增加值 | 11.8 | 11.4 | 4 | -11.5 | 1110.9 | 198.2 | — | 79.6 |
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收 | 19.0 | 41.2 | 2 | 16.0 | 38.0 | 14.0 | -39.3 | 104.3 |
其他营利性服务业类增加值 | 30.9 | 80.6 | 2 | -5.9 | 73.9 | 24.6 | -2.0 | 408.5 |
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工资总额 | — | 4.9 | 3 | 5.2 | -0.8 | 5.7 | 4.9 | -2.0 |
非营利性服务业工资总额 | — | -0.3 | 3 | 0.1 | -1.3 | -3.2 | -2.2 | 0.1 |
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福利支出 | 4.6 | 6.9 | 2 | 4.4 | 6.9 | 7.2 | -0.9 | 2.1 |
商品房销售面积 | -22.1 | -69.3 | 6 | -39.9 | 42.8 | 17.3 | 21.4 | 115.9 |
房地产业工资总额 | — | 1.5 | 3 | 1.8 | -2.0 | 2.1 | -2.2 | 0.3 |
从分行业对GDP的拉动和贡献率情况看:全年拉低GDP增速最明显的行业分别为——K门类房地产业(占GDP比重0.6%),同比下降73.7%,拉低全县GDP1.2个百分点(因五经普后全年GDP核算基数调整,产业结构发生变化,K门类房地产业占GDP比重从三季度的0.2%上升至0.6%,对拉低GDP增速更加明显)。拉动GDP增速最明显的行业分别为——批发和零售业(占GDP比重14.9%),同比增长13.7%,拉动全县GDP2.0个百分点;工业中的制造业(占GDP比重28.7%),同比增长5.8%,拉动全县GDP1.7个百分点;建筑业(占GDP比重8.3%),同比增长20.0%,拉动全县GDP1.5个百分点;营利性服务业(占GDP比重10.2%),同比增长14.8%,拉动全县GDP1.4个百分点。第一产业拉动全县GDP增长0.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2.0%;第二产业拉动全县GDP增长3.4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1.4%;第三产业拉动全县GDP增长3.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6.6%。
二、主要经济指标:稳中有进,依然承压
主要经济指标3项靠后。全年12项主要经济指标中,我县排名全市前二的有4项(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排名后二的有3项(规上工业增加值(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各项存款余额(6))。
全市排位“7进2退3平”。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外贸进出口总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项排位前移;各项存款余额、各项贷款余额2项指标排位后退,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外贸出口总额、3项指标位次保持不变。
累计增速“10升2降”。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规上服务业营收、外贸进出口总额、外贸出口总额、各项存款余额、各项贷款余额、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项增速加快,分别加快0.1、4.2、0.3、6.0、2.4、1.1、1.8、0.1、1.8和3.3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项增速回落,分别回落0.2和5.2个百分点。(详见表3)
表3. 1-12月全县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指标名称 | 全年增速(%) | 全市排名 | 排名提升 | 增速变化 |
地区生产总值 | 6.6 | 3 | 0 | 0.1 |
规上工业增加值 | 4.0 | 5 | 0 | -0.2 |
固定资产投资 | 10.5 | 4 | 2 | 4.2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2.3 | 5 | 1 | 0.3 |
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上月数) | 36.3 | 1 | 1 | 6.0 |
外贸进出口总额 | 0.6 | 4 | 1 | 2.4 |
其中:出口总额 | 18.0 | 3 | 0 | 1.1 |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 13.4 | 2 | 1 | -5.2 |
各项存款余额 | 3.4 | 6 | -3 | 1.8 |
各项贷款余额 | 12.0 | 3 | -2 | 0.1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6.6 | 1 | 2 | 1.8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8.2 | 1 | 4 | 3.3 |
二、增长态势:基本面保持稳定
农业生产总体平稳。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9.49亿元,同比增长3.3%,较三季度增长0.5个百分点。其中,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分别为11.88亿元、1.93亿元、12.42亿元、2.78亿元和0.48亿元,分别增长1.0%、3.6%、6.4%、2.9%和3.4%。
工业经济增长乏力。全年实现规上工业产值410.19亿元,增长3.3%,较三季度下降0.1个百分点,五大产业链总产值“二升三降”,特种纸产业和碳基材料产值分别增长5.3%和6.5%,绿色食品、轨道交通、智能制造产值分别下降6.8%、3.0%和6.8%。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83.34亿元,增长4.0%,较三季度下降0.2个百分点。
投资增速回升明显。固定资产投资172.93亿元,增长10.5%,较三季度增长4.2个百分点。从投资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工业技改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分别增长39.1%和15.9%,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4个百分点。从结构性指标看,生态环保、交通、水利和能源投资、高新技术投资、制造业投资、建安投资分别增长70.0%、33.9%、7.1%、20.8%,分别高于全省平均48.9、30.9、3.8和24.1个百分点,民间投资下降19.0%,低于全省平均8.9个百分点。
消费市场增长缓慢。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6.11亿元,增长2.3%,增速排名全市第5,分别低于省、市平均增速1.7和2.7个百分点。其中限上社零总额17.41亿元,增长4.7%,排名全市第5。基本生活类商品消费稳定,限额以上单位中粮油食品类、烟酒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分别增长8.9%、13.6%和23.0%。
居民收入增速稳定。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67687元、37479元,分别增长6.6%、8.2%,增速较三季度分别增长1.8和3.3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倍差1.8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共同富裕持续推进。
财政收支保障有力。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4.03亿元,增长13.4%。税收收入25.75亿元,同比增长4.0%,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75.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合计86.19亿元,同比增长15.2%,其中民生支出总额61.6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例为71.6%。
三、困难问题:经济回升向好基础仍不扎实
一是工业重点行业、企业增长乏力。在经济下行压力巨大的情况下,重点行业、企业运行平稳与否显得尤为重要。1-12月,产值排名前十的行业中,金属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5个行业产值同比下降,合计减少10.1亿元,拉低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速2.5个百分点。维达、旭荣、家家发、华邦特西诺、华邦特种纸、凯宝华等造纸业重点企业产值下降明显,合计减少5.5亿元,拉低造纸业产值增速4.3个百分点;吉成、光明铁道、青龙山、浙西建筑等非金属制品业重点企业产值下降明显,合计减少5.7亿元,拉低非金属制品业产值增速16.9个百分点。
二是社零增速复苏缓慢。新国际饭店、育龙酒店、金峰国贸等酒店餐费收入持续下滑,清水湾餐饮业务全年外包,导致住宿业单位餐费收入整体下滑,拉低全县限上社零增速0.8个百分点;飞胜商贸、阳成农产品、金座商贸等退库和停业企业带来较大的零售额基数,来市客、融烨、融都等新入库企业处于开业初期,零售额总体增长较为乏力;受居民消费模式变化影响,限上社零重点企业中,大润发、东方广场商贸等实体商超全年累计销售额呈下降趋势,1-12月,2家企业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3.1%。2024年一季度政府共发放300万元购物消费券和200万元汽车购车补贴,共带动823万元居民购物消费和8000万元左右汽车消费,有效拉动社零增长,但也为2025年一季度社零指标带来较大基数。2025年一季度低迷态势恐将持续,社零增长难度较大。
三是新增单位入库数据少且质效不高。截至12月,全县“四上”企业新增入库40家,较去年同期少6家。①批发业:全年新增批发业企业11家,较去年同期少3家,增量为25.48亿元,拉动限上批发业销售额增长6.5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新增企业拉动增长23个百分点差距较大。②规上工业:全年规上工业月度新增企业仅5家,较上年的11家差距较大,仅提供了5.23亿元的增量,仅拉动规上工业产值增长1.1个百分点,拉动作用并不明显。在基数逐年增加的情况下月度新增企业是否能够提供增量,是工业经济能否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对策建议
一是聚焦高权重指标,全力冲刺一季度开门红。重点仍是规上工业和劳动工资。工业方面要保障春节期间“不停产”企业,推动春节后企业复产达产,狠抓一季度生产增量,加大项目全周期推进力度;2025年一季度开始,劳动工资相关指标由四个(机关事业单位福利支出,非营利性服务业工资增速,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工资增速,房地产工资增速)合并为一个(机关单位劳动工资增速),所涉及的统计调查对象是我县所有财务独立核算的机关事业单位。劳动工资统计工作需全县所有机关、事业单位的配合,建议财政局每次发放工资补贴前,与统计局工资统计专业人员做好沟通对接,将工资福利数据发挥出最大效用,避免机关、事业单位漏填漏报。另需加强对“商品房销售面积”和“建筑业产值”的关注,因五经普后产业结构调整,核算基数变化,2024年四季度核算时,房地产业基数较三季度大幅提升,当“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下降时,对整体GDP增速的拉低作用增强。从2025年开始,建筑业核算指标将从“建筑业产值”更改为“建筑业在地产值”,对应统计口径暂不明确,需相关单位加强关注对接,尽早谋划。要切实落实政策优惠,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增强企业生产经营的信心,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拼劲,奋力冲刺一季度“开门红”,推动全年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二是强化主要考核指标统筹力度。目前山区海岛25县考核、市对县综合考核、“流动红旗”等考核体系指标繁多、类型多样,涉及多个部门、多个乡镇,只有全县一盘棋,才能做到争先进位。从全年情况来看,区域间竞争激烈,因此需加倍精心谋划,提高综合统筹研判能力。建议各项考核指标牵头部门加强统筹,专题分析各项指标情况,补短板、强弱项,做好指标趋势分析,努力做到精准研判。要确保建筑业、建安投资、批发业、零售业等相关指标在全市的排名优势;力推服务业、农林牧渔业、劳动工资等相关指标在全市持续争先进位;强补商品房销售面积、规上工业等相关短板指标。
三是抓好投资项目,培育发展潜力。积极谋划重大项目,不断提高招引能力,围绕优势骨干产业配套和补链、延链、强链抓招商,对每一个产业链关键环节,认真分析和梳理,找出缺项,拉出清单,按照“缺什么引什么”的原则,开展定向定点精准招商,引进产业链关键项目,增强工业发展动力,从而推动全县工业持续健康发展。围绕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业等重点产业,引进一批规模大、质量好、科技新、产出佳的优质项目,围绕全县重点投资项目,抓好项目推进,及时解决难点堵点问题,全力推进项目提速提效,确保项目顺利推进,争取早投产、早达产、早升规、早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