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1251010-003/2025-13825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公开日期: 2025-02-14
发布单位: 县发改局 有效性:

关于龙游县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5-02-14 14:43 浏览次数:

一、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今年以来,全县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围绕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抓项目、促经济、稳增长,努力夯实“两城四区”发展基础,推动龙游经济社会平稳健康有序发展。

(一)2024年主要计划指标完成情况

——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7.52亿元,同比(下同)增长6.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72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138.36亿元,增长8.2%,第三产业增加值185.44亿元,增长5.6%;

——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72.9亿元,增长10.5%。制造业投资增长7.1%,生态环保交能水投资增长70%,高新技术投资增长33.9%,民间投资增长-19%;

——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4亿元,增长13.4%;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6.1亿元,增长2.3%;

——实现贸易进出口总额75.2亿元,增长0.8%。其中,贸易出口额63.5亿元,增长18%;

——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687元,增长6.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479元,增长8.2%;

——城镇调查失业率、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氮氧化合物排放量、氨氮排放量等节能减排指标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从计划指标完成情况看,全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生态环保交能水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贸易出口额等经济指标达成年初计划目标。但因当前国际环境严峻复杂,全球经济增长动能和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经济运行出现分化,重点领域风险隐患仍然较多,新旧动能转换存在阵痛。我县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多重压力下,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贸易进出口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多项指标离预期目标仍有一定差距。

(二)“八大百亿”重点项目推进情况

2024年共安排“八大百亿”重点项目232个,年度计划投资221.3亿元,全年实际完成投资186.4亿元,投资完成率为84.2%。其中,高端制造类26个,年度计划投资额30.8亿元,实际投资额24.5亿元,年度完成率79.5%;传统产业类62个,年度计划投资额43.3亿元,实际投资额41.1亿元,年度完成率94.7%;综合交通类12个,年度计划投资额30.3亿元,实际投资额30.5亿元,年度完成率100.8%;城市建设类68个,年度计划投资额67.4亿元,实际投资额55.9亿元,年度完成率83%;民生事业类15个,年度计划投资额14.2亿元,实际投资额11.6亿元,年度完成率81.7%;乡村振兴类22个,年度计划投资额11.3亿元,实际投资额9.5亿元,年度完成率84%;智慧商服类3个,年度计划投资额5.1亿元,实际投资额1.9亿元,年度完成率39.3%;生态文旅类24个,年度计划投资额18.8亿元,实际投资额11.3亿元,年度完成率59.8%。

(三)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1.产业发展质效提升,发展动能加速释放

一年来,我县坚持多产业、多元素、全方位推进“产业为王、工业强县”战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农业保供给、稳增长,工业承担子、促转型,服务业强支撑、谋发展。

——农业现代化基石持续巩固。谋划“12368”工作体系,对照十大专项行动要点,强产业、促改革、添实绩。农林牧渔增产保供实现新发展,推出粮食绿色高产多元政策组合拳,全年实现粮食播种面积30.8万亩,粮食总产量达2.5亿斤,引导支持养殖场提高自繁自养比例,全年预计完成生猪存栏27.8万头、出栏62.5万头;溪流鱼鱼类苗种繁育成果领跑全省,全年实现渔业总产量24525吨。农业双强行动再添新成效,深入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成功跻身全国第一批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单位、全省乡村人才振兴先行县培育试点。培育发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家禽、笋竹两条全产业链入选2024年全省县域10亿元以上“土特产”全产业链名单。农产现代化发展探索新模式,有序推进溪流性鱼类繁养共富产业园、梦享猪猪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浙江渔老大平台孵化场村合作、龙和联结共享模式成功入选浙江省渔业十大共富模式。因地制宜发展黄茶、笋竹等特色产业,龙游黄茶列入全省第三批名优“土特产”百品榜名单,我县入选全省竹产业重点县。

——工业内生动力持续增强。聚力重抓“五链”融合,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不断夯实强县之基,全力推动工业经济提档升级。全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410.2亿元,增长3.3%。企业培育提质增效,稳步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茗皇食品、恒川新材、华邦古楼3家企业荣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0家,数量为历年最多,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3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18家。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完成78家工业企业数改,实施工业数字化改造项目67个,数字化改造1.0覆盖率100%,新入选国家绿色工厂1家、省未来工厂试点2家、省制造业“云上企业”1家。我县产业数据价值化改革典型经验入编《省产业数据价值化白皮书(2024年)》,全市唯一。未来产业统筹布局,全力推进龙游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1+7+1”方案,加快龙游人形机器人产业布局,印发《龙游县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禾川科技成功揭榜国家未来产业重大创新任务“人形机器人”专项。新质生产力换挡加速,截至11月,实现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12.8亿元,增长6.2%。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56.5亿元,增长2.6%。新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和市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各8家,全县企业研发机构数量累计达175家,成功入选全国中小城市科技创新百强县,精密数控核心部件及智能装备产业科技特派团入选省级试点。

——服务业竞争力稳步提升。聚焦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百千万”工程,全力构建现代服务业新体系,全年实现规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27.4亿元,增长36.3%。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印发《关于推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优化政策条款,提升我县服务业招大引强区域吸引力。加快推进衢州六春湖山地文旅项目(龙游片区)、龙游瀫智慧产业园等2个省重大服务业项目建设,全年计划投资完成率达174%。撬动内贸消费增长,多举措激发消费市场,推出“游你好购”消费券、汽车促消费、龙游免费游等一系列促消费举措,组织举办大南门历史文化街区网红星空夜市、第四届车博会等精品活动,撬动社会消费2.3亿元,促进“夜间经济”消费。打开文旅发展新局面,高效推进龙游滨水文化客厅、龙游民居苑景区配套提升等一批文旅项目建设。推出“寻龙记”融媒体验行、亚太汽车拉力赛、博物馆奇妙夜等一系列活动,网络浏览量4亿以上,助推文旅出圈。龙游红木小镇成功获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溪口老街列入省级旅游街区培育名单。

2.城乡融合统筹推进,区域发展迸发活力

一年来,围绕城乡风貌样板区建设,全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市建设,放大“四省通衢汇龙游”的交通区位优势与“两江化一龙”的美丽山水优势。

——城市能级切实提升。抓牢“五城共建”重点,持续改善城市基础设施,优化城市风貌,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城市面貌展现新风尚,完成兴龙南路建设改造,加快建设城东路网、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二期)等一批重点项目。推进创文惠民老旧小区充电设施项目、龙游县城区道路交通渠化及品质提升工程等民生项目建设,御龙湾小区等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有序实施,新建污水燃气管网17公里、更新老旧电梯15台。龙游瀫建设打开新局面,统筹推进龙游瀫人才社区、凤翔洲二期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浙江省水上运动中心女子划艇训练中心成功落户凤翔洲。归仁、阳光等未来社区通过省级验收,龙游瀫畔·8090青年创造季活动成效显著,瀫石光艺术生态走廊荣获国内外大奖5项。交通承载力达到新高度,衢丽铁路龙游段、G528国道龙游十里铺至上圩头段改建、龙游港区桥头江作业区(二期)、杭衢高铁北站配套等一批重点交通项目加快实施。龙游港区二期项目获省发展与改革专项资金640万元。龙游港区全年完成吞吐量478.8万吨,同比增长8.7%;集装箱吞吐量6444标准箱,同比增长193.8%。

——乡村振兴持续深化。进一步强化城乡融合建设,在加快建设区域明珠城市中勇当“三农”先行者,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加快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加快推进农房改造、管线序化、村道提升“三大行动”,农村道路“白改黑”77.4千米。创新秸秆综合利用“农垦模式”,成功申报全国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以农村屋顶光伏整治为契机,探索“以能源换资金”的新能源产业发展企地共赢模式。创建和美乡村示范镇1个、示范村5个、示范带1条,第九批重点村团石村通过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项目省级验收。深入推进小县大城集聚,在全市率先出台“1+3”房票政策,实现房票安置全面覆盖,市县一体打通使用,累计完成农民集聚6907人,位居全市第一;《龙游县推动宅基地空间置换盘活城乡大棋局》入选乡村振兴最佳创新实践案例。持续拓宽强村富民路径,新增共富综合体5个,带动45个行政村增收近200万元。经营性收入30万元以上行政村占比达92%。打响农民培训“一招鲜”品牌,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2%,位居全市第一。

——生态绿意焕发活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以美丽龙游建设为主抓手,着力完善“四大工作机制”,持续擦亮生态底色。水利建设提速增效,佛乡水库、钱塘江干流提升工程、龙王殿水库等一批重大水利工程推进迅速。灵山港被评为浙江省“最美家乡河”,我县入选省水利厅第一批水网先行区、水利部第二批水网先导区建设,以全省第一的成绩入围“深化河湖长制全域建设幸福河湖”省政府督查激励名单,以全国第一名次通过水利部幸福河湖建设项目建设成效评估。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龙游县环境空气优良率达93.7%,PM2.5平均浓度为26.8微克/立方米,较去年30.8微克/立方米下降4.0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3.0%。出境水和国控地表水断面稳定达到Ⅱ类水标准,比功能区要求提高一个等级,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获评美丽浙江建设省级优秀县。跨乡镇土地综合整治高质量开展,深化“多田套合”耕地综合整治,新增高标准农田2万亩,完成耕地功能恢复1.1万亩,盘活存量土地1246.6亩,“多田套合”率综合排名全省第五,我县入选全省首批土地综合整治促进共同富裕基本单元建设试点。

3.社会事业普及普惠,民生保障更有温度

一年来,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推进民生事业项目,经济和社会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民生保障持续巩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围绕“优服务、强保障、促改革、助共富、保安全”,加快推进区域明珠城市民生建设。夯实就业创业基础,建成“家门口”就业服务站283个、零工市场(驿站)6家、共富工坊201家、城镇新增就业3711人。持续擦亮“龙凤引·游子归”品牌,今年以来新引进青年大学生5403人,青年博士14人,签约“南孔精英”创业人才项目16个,入选国家级创新人才1人。筑牢共同富裕基石,建成示范性县托育综合服务中心1家、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驿站2家、托幼一体园26家,新增托位175个,实现每千人口托位数4.23个,城区幼儿园办托实现全覆盖,被列为全市首批托幼一体化改革试点县。拓宽“电商进村”渠道,全国首创由县直投进村的电商物流共配模式,开通“客货邮”线路12条,快递进村覆盖率从10%提升至100%,农产品寄件费用下降40%。

——公共服务体系持续完善。深入推进全省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试点建设,构建起“1+2+N”基本公共服务布局体系,我县9项举措被纳入第一批向全省推广的成果清单。揭开卫健体系新篇章,加快推进重大医疗卫生项目建设,县人民医院新院区建成投用。县中医医院改造项目、县第二人民医院建设工程等项目成功申请政府专项债资金。在全市率先推出5G+AR医疗应用,实现患者信息和辅助检查结果高清共享。“龙有优学”再攀新高度,完成全省山区海岛县首批、全市唯一“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国家级评估,全县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提升至90.5%。龙游中学改扩建项目区块二结顶,开发区高新园区实验学校、柳园小学三期、小南海中心幼儿园扩建、横山中心幼儿园等项目完工投用。打造“老有康养”新格局,完善“一老一小”服务体系,改造提升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10家,实施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170户。推进“以地养老”持续延伸覆盖,建成15个村19幢310套“老年公寓”,我县养老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签约合作率达100%,二级及以上医院老年医学科设置率达100%。

4.专项工程深入实施,重点改革走深走实

一年来,我县以三个“一号工程”和十项重大工程为引领,以项目为载体,推进产业协同创新跨越,全力建设开放大平台,全面推动城市发展再上新台阶。

——三个“一号工程”精准深化。围绕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三条路径”,攻坚突破、实干争先,助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和“进”。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加快实施,全年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21.9亿元。浙工大生态工业创新研究院、浙江建设技师学院龙游校区主体完工,中国纸院造纸工业生产力促进中心、浙西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浙西数字经济产业园投入运营,完成“龙游通”4.0迭代升级,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工作获得省政府督查激励。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深入实施,今年以来,依托省市“浙里办”“政企通”等平台,聚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专项政策,兑现涉企奖补资金7亿元,为企业降本减负9.3亿元,一般工业项目基本实现“当天受理、当天决策”、重点制造业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龙游县推进城乡物流共配增值服务”获选2024年省级第一批营商环境“微改革”案例。“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高效推进,组织近两百余家次企业赴境外参展及参加国内广交会、华交会等大型综合展会,搭建海外独立站2个,引导企业注册海外商标5个,举办各类线上线下培训活动30余场,实际利用外资达1579万美元,全县贸易出口额增长18%。

——十项“重大工程”落地有声。持续用好投资、要素、政策三个工具,激发重大项目牵引作用,推动十项“重大工程”深入实施。全县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3个,实际到位资金达58.2亿元。“千项万亿”工程加快实施,完善项目推进“五大机制”,紧盯项目建设进度,全年共计10个项目列入省“千项万亿”工程计划,截至11月,累计完成投资38.5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170.2%,排名全市第一。“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蓝图加速构建,围绕五大优势产业,精准招引项目,智能制造产业招引发展迅速,力通兴威新能源、吉宝精密、众顺电子等一大批项目招引落地。成立人形机器人产业招商组,靶向对接产业链上下游项目,抢抓未来产业发展机遇。启动数据要素价值化改革,“数智花菇”共富模式入选全省数字经济发展优秀案例。“315”科技创新体系加力构筑,实施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揭榜挂帅”行动,共评选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0个,重点、一般项目14个,产业化项目8项。成功入选全省2025年度“尖兵”“领雁”项目4项,获省级科技发展专项资金补助1122万元,获奖数量金额均为全市第一。

二、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建议

围绕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省市三个“一号工程”、“十项重大工程”、十个“桥头堡”等重点工作部署,结合“十四五”纲要与我县发展战略规划,综合研判内外发展形势,在统筹考虑发展需要和计划实施可行性的基础上,建议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

——地区生产总值建议增长7%。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5%;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7.5%,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7%。

——固定资产投资建议增长10%以上,其中生态环保交能水投资增长20%,制造业投资增长12%,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民间投资增长快于面上投资增速。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建议增长7%。

——贸易进出口总额建议增长10%。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建议增长7%以上。

——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建议增长5%、贷款余额建议增增长12%。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建议与经济增长同步。

——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

——单位GDP能耗下降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削减量完成省市下达目标任务。

三、2025年重点项目预排情况

2025年全县共预排实施类重点项目217个,计划总投资920.1亿元,其中2025年计划投资204.7亿元。

(一)高端智造项目。共34个,计划总投资154.4亿元,2025年计划投资31.3亿元,主要项目有星传光伏级POE、利华纺织、桦茂科技等。

(二)传统产业项目。共45个,计划总投资134.4亿元,2025年计划投资37.7亿元,主要项目有金励环保、维达纸业、仙鹤艾迈德新材料项目等。

(三)综合交通项目。共11个,计划总投资159.3亿元,2025年计划投资35.8亿元,主要项目有528国道城区至上圩头段、衢丽铁路、衢江航道四改三、320国道童家至平山桥段工程等。

(四)城市建设项目。共65个,计划总投资271.2亿元,2025年计划投资47.5亿元,主要项目有文成三区、滨水文化客厅、龙游瀫智慧产业园等。

(五)民生事业项目。共13个,计划总投资67.4亿元,2025年计划投资18.7亿元,主要项目有佛乡水库、月亮湾小区等。

(六)乡村振兴项目。共27个,计划总投资31.5亿元,2025年计划投资13.3亿元,主要项目有跨乡镇水环境综合整治、产业振兴富农惠农等。

(七)智慧商服项目。共2个,计划总投资7.8亿元,2025年计划投资1.1亿元,主要项目有浙西南大宗物资进口仓配交易中心等。

(八)生态文旅项目。共20个,计划总投资94亿元,2025年计划投资19.3亿元,主要项目有钱塘江干流防洪、六春湖龙之梦、龙王殿水库等。

四、202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工作

为完成2025年计划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聚焦创新驱动,推动产业集群提档升级

一要坚持产业为王,优势再造。坚持以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本链、服务链“五链”融合再造产业生态优势,打好“平台提质+产业聚焦+双招双引+科技创新+企业上市”组合拳,统筹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力争省级高新园区、经济开发区持续进位,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5家以上、省科技型中小企业80家以上。二要深入推进“双招双引”,锻造高质量发展“主引擎”。聚焦特种纸、智能制造等五大产业链,培育更多“链主”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深入探索五大优势产业上下游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加快政策迭代引导,着力构建“好企业—好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发展链条,推动产业集群创新发展,加快培育未来新兴产业,发挥“禾川系”企业产业链端点先发优势,加快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布局。力争全年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44个以上,实际到位资金56亿元以上。三要聚焦要素保障、筑牢集群提升根基。持续完善资源要素跟着项目走的导向机制,发挥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资金、专项债等带动放大作用,加强资金、土地、服务等要素统筹。全力保障衢丽铁路、320国道、528国道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大干快上抓好项目攻坚,筑牢高质量发展的项目支撑。

(二)聚焦项目引导,推动龙游瀫建设走深走实

一要坚持项目为王,奋力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全域推进共富基本单元建设,加快龙游瀫九大单元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力争滨水文化客厅、全民健身中心、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二期等项目建成投用,快马加鞭推进龙之梦旅游度假区建设,全面启动佛乡水库建设。二要依托生态优势,丰富瀫区产业形态。以龙游瀫为主体,以鸟岛为核心,整合现有平台和资源,以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水利、动植物资源保护为目标方向,补齐软硬件短板,努力创建生物多样性体验地、科普教育基地等品牌和基地。三要打造龙游瀫双创空间,建设赋能青年成长的聚集地。坚持组团式布局、细胞式生长,在强化数字化、低碳化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植入“年轻人”要素,以科技创新平台高水平规划建设为牵引,以龙游瀫智慧产业园为载体,以瀫区产业平台为支撑,多举措招大引强,不断培育产业竞争新优势。

(三)聚焦集聚转化,擦亮共富改革不朽底色

一要深入推进小县大城人口集聚。围绕农民集聚转化的全过程、全周期,优化完善集聚共富政策体系,迭代升级“奔富通”应用,持续做好农民集聚转化的后半篇文章,深入实施“龙凤引·游子归”十万青年汇龙游行动,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走深走实。二要加快实施农村土地改革创新。深化农业“三块地”改革,引导农村土地集中连片流转,全面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扎实推进“标准地”建设。借助县“两山合作社”整合闲置农村宅基地、闲置农房、集体资产等“沉睡”的乡村资源并合理开发,编制实施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解决城镇化建设相关项目征收、工地、审批等关键环节中的堵点问题。三要扎实深化和美乡村建设。以组团式发展、片区化推进,持续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协同推进示范段、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程等项目,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抓好农业污染整治、秸秆综合利用、田园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力争新增省级未来乡村4个,和美乡村覆盖率达到65%以上。

(四)聚焦民生保障,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布局体系

一要聚焦主责主业,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深化“山海提升”工程和医共体建设,实施县级医院等级创建提升行动。打造“县托育综合服务中心—托育机构—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驿站”三级托育服务网络。加强数字医共体建设,发挥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枢纽作用,推进县域医疗数据互通共享。二要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深化全域文旅发展。加快推进六春湖山地文旅项目、龙游滨水文化客厅二个列入“双百”千项万亿项目在建重大文旅项目建设;加快建设龙游瀫凤翔洲二期区块、熙程国际酒店与桔子水晶酒店项目,加快创建龙游石窟5A景区。三要优化就业服务体系,保障就业高质量发展。优化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创新服务手段,落实公共就业服务指南,精准掌握求职信息,推进“15分钟”就业圈提质增效。促进就近服务,持续打造“1+N”零工市场总体布局,实现有就业能力的农村劳动力公共就业服务全覆盖,城镇新增就业3400人以上。实施专项培训,建强劳务品牌,提高精准化技能培训水平。

各位代表,2025年是达成“十四五”规划计划目标的收官之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实践之年。做好2025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突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主牵引,持续打造“两城四区”,致力成为“四个窗口”,努力奋进、实干争先,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全力谱写山区县共同富裕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龙游篇章作出更大的贡献!

信息来源: 县发改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