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龙游县“三农”新型基础设施试点县建设项目资金绩效评价报告

发布时间: 2023- 06- 29 09: 15 浏览次数:

一、基本情况

(一)项目概况。

龙游县作为传统农业大县,粮食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较好的基础,是全国第一批商品粮基地县,浙江省主要产量大县,曾获得农业农村部粮食生产先进县和省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 2020年被省政府授予浙江省粮食生产大县。全县现有耕地面积46.2万亩,具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全年四季分明,雨量、光照充足,气温适中,无霜期长,具备极好粮食生产的资源优势。常年粮食播种面积30万亩、亩产420公斤、总产12.5万吨,粮食复种指数1.18;其中水稻面积稳定在23万亩以上,占粮食播种面积78%。龙游县粮食产业发展已具备较好的产业基础、技术基础和生产要素储备,但在管理规范化、信息化智慧化等方面存在不足,计划通过项目实施,提升我县粮食生产水平和效率。

水稻是龙游县主要的粮食种植作物,水稻生产过程管理对于龙游县粮食安全至关重要。2020年我县播种面积约23万亩左右,近年来因极端天气、管理不当、缺乏科学的生产管理和种质资源,水稻总体产量和优质性状表现不够稳定,年度间差异大;龙游县现有的水稻种植农机使用率较低,整体环境、设备老旧参差不齐,为了更好的培育服务主体,强化服务措施,确保生产规范,围绕粮食生产作业环节数字化升级改造,打造标准化、集约化、规范化、智能化水稻种植生产基地。鉴于此,本项目按照“资源融合、开放共享、统一管理、集中服务”的基本标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逐步提升粮食生产的智能化管理水平,保障粮食安全,搭载水稻育秧工厂化、水肥一体灌溉智能化、远程监管系统化、农机作业管理信息化四大应用系统,具备作业管理、预测预报、运营管理、公共服务等功能,促进农机设施智能化、过程管理精准化、信息服务网络化。使得政务服务内容不断深化、服务范围不断拓展、服务效能不断提升。

龙游县“三农”新型基础设施试点县建设项目主要围绕粮食生产功能区非粮化监管、水稻生产管理服务转型和数字化应用场景建设,由龙游县农业农村局作为项目主管单位,由龙游县富民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塔石镇作为项目建设单位,项目总投资3490.4万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1个粮食生产功能区非粮化智能监管系统、2个应用场景(数字化育秧工厂、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农机示范基地)、1个乡镇级信息指挥中心(塔石镇)、1个智慧粮脑管理指挥中心、1个数字化智能测报及绿色防控(测土配方)示范基地。截至目前项目已经拨付资金2401.81万元,其中专项债券拨付资金1500万元,主要用于“智慧粮脑”应用338万元,场景建设1162万元。

(二)项目绩效目标。

本项目总体思路以打造立足龙游辐射全省,示范引领全国的现代智慧粮食全产业链标杆和粮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样本为战略目标,围绕数字乡村服务体系建设这一重点方向,通过“三农”基础设施试点项目建设,着力实施一批机制改革、推进一批示范项目、选树一批示范样板、形成一批标志性创新成果。坚持问题导向,以应用场景为牵引,紧扣农机高质量发展,以数字化、智能化、创新型基础设施为主攻方向,加快农机作业感知、智能控制、农机-农艺 融合等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创新集成、转化推广。建设数字农机应用推广基地,重点打造农机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在农业产业体系(包括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管理体系等)全过程、各环节的标志性应用场景,最终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典型模式,对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示范意义。

1.“智慧粮脑”应用:基于省域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运用数字孪生、卫星遥感、无人机、物联网等新技术,全面采集土地、天气、土壤、农作物等数据,以“管好田、种好粮、能致富”为目标,以水稻数字农业为切口,打造“一个数据仓、五大子场景”,推动粮食生产监管服务落地落效。

2.数字育秧工厂:推广应用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关键是在于推广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开展叠盘暗化育秧技术能有效解决温湿度难于控制、出苗不齐、弱苗等现象,水稻工厂化育秧是利用现代农业装备进行集约化育秧的生产方式,集机电化、标准化、数字化为一体,是一项现代农业工程与农艺结合的技术。其核心技术是通过专用育秧设备在育秧盘内覆土、播种、洒水、盖土,然后釆用自控恒温设备进行高温 快速破胸、适温催芽及大棚绿化的先进成熟工艺。 通过水稻工厂化育秧培育出的秧苗均匀、健壮、整齐,为水稻机械化栽插提供较高素质的规格化、标准化秧苗,在龙游双季水稻生产区域,尤其是早稻育秧能有效减轻“倒春寒”及烂秧的影响,为农业粮食生产赢得了栽插时间。工厂化育秧这项技术是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用工人数、提高生产效率,加快发展机插秧的关键,也是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关键环节。实施水稻工厂化育秧,对于推进粮食生产增产高效具有积极意义。项目建成每年每季可工厂化育秧共120000盘,可供机插大田4000亩,项目的实施将加快我县水稻全程机械化进程,助推乡村振兴和“三农服务”继续深入, 对构建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发展高效、环保、生态的现代农业具有重要社会意义。水稻工厂化育秧其核心技术是釆用自控加热设备进行高温快速破胸、适温催芽,并通过专用育秧设备在育秧盘内播土、洒水、播种、盖土,然后在暗室内叠盘堆放,通过适宜的高温进行快速破胸,大大缩短了育秧的周期。通过水稻工厂化育秧培育出的根系发达、秧苗均匀、健壮、整齐,能够为水稻机械化栽插提供较高素质的秧苗,能有效减轻‚倒春寒及烂秧的影响,为农业粮食生产赢得了栽插时间。

3.智慧农机示范基地:我国农业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大大提高了农业的生产力。但传统的机械应用完全依赖人工操作,劳动强度大,对驾驶员技能要求高,作业质量无法保证,夜间作业质量更低甚至无法作业;尤其针对播种、开沟、覆膜、起垄、中耕、打药等对直线度及结合线精度要求较高的作业,无法保证质量和效率,导致土地浪费严重,作业损耗严重。通过农机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结合北斗组合导航技术、电液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实现农用机械精确按照预设线路自动行驶,作业精度高达±2.5cm,完美的解决了传统农机作业中的各项问题;农机自动驾驶系统优势是解放了劳动力,大大延长了有效作业时间,提高了作业质量和效率,提高土地利用率,增产增收。

二、绩效评价工作开展情况

(一)绩效评价目的、对象和范围。

运用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方法,客观、公正地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资金进行综合评价,全面考察项目的预算、实施、管理、结果及影响。通过绩效评价,为加快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加强评价结果应用,提升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提供有效信息。

(二)绩效评价原则、评价指标体系(附表说明)、评价方法、评价标准等。

《浙江省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资金绩效管理办法》(浙财债〔2022〕24号)等相关文件规定。

(三)绩效评价工作过程。

局领导班子十分重视专项债券绩效自评工作,以局种植业中心、农机化发展中心、数字化专班、计财科为主联动开展,从而保证政府专项债券项目资金绩效评价自评工作按时按质完成。

三、综合评价情况及评价结论

根据该项目的组织管理、实施效益及资金管理等情况,对龙游县“三农”新型基础设施试点县建设项目进行客观地逐项打分,评价综合得分为92分,评价等级为优秀。

四、绩效评价指标分析

(一)项目决策情况;

龙游县“三农”新型基础设施试点县建设项目已报送发改局备案,项目代码为2105-330825-04-01-587000。

(二)项目管理情况;

项目涉及专项债部分由农业农村局数字专班和龙游县富民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展实施。

(三)项目产出情况;

“智慧粮脑”应用已在浙政钉、浙里办和龙游通App上线,管理端服务全县镇村干部、网格员,服务端覆盖全县农户和256个种粮大户,累计使用人数已超5万人次。数字育秧工厂和智慧农机示范基地在去年年底完工,今年早稻已经投入使用,由龙游县红专粮油有限公司和龙游县茂清家庭农场实际运作,覆盖詹家镇8000亩早稻和横山镇4000亩早稻种植,辐射带动衢江区、建德市等地邻近龙游乡镇种粮大户。

(四)项目效益情况。

粮食生产产业发展政府治理能力全面提效。全县粮食产业数字化应用服务体系有效建立,粮食生产全过程数字化管理服务明显增强。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和粮食生产管理深度融合。基本实现政府粮食产业发展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数字化转型,全县所有粮食产业组织全面纳入数字智慧管理平台,带动全县粮食生产效益提升20%,实现年产高品质大米7.47万吨,粮食总产量12.5万吨,总产值3.27亿元。

粮食产业保供高产综合能力全面凸显。示范区塔石镇成为全省粮食产业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示范样板。建成23万亩现代绿色高标准农田示范片区,亩均农田粮食产能提升。年繁育优质水稻良种150 万公斤以上,社会化服务模式形成,覆盖全县14.5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30万亩粮食播种面积,为实施粮食安全战略和稳产保供作出贡献。

粮食产业智慧高效综合能力全面提升。粮食生产经营数字化改造成绩显著,“一网智治”耕地智能监测和水稻数字化管理服务系统有效建立和有序运转。创建数字化应用场景,高水平建成粮食科研示范基地引进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研究开发机构,所有粮农均共享智慧服务,为实现粮食生产高效发展作出贡献。

粮食产业共享共富综合能力全面释放。打造示范区塔石镇成为粮食产业共享共创示范样板。创新粮食生产功能区,以新兴技术、新型农机、新农艺相互结合,促进粮农年亩均效益增加,带动延伸创收、推动村集体经济壮大,为实现山区共同富裕示范区作出贡献。 本项目紧紧围绕龙游县农机数字化升级的总需求,重点打造水稻育秧中心、水稻智慧植保、人工智能农机一体化智能化管理服务平台,构建水稻育秧 作业智能管理、作业场景远程监控、水稻病虫害防治、无人智慧农机等多项关键核心业务场景,实现“数据采集集成化,控制系统网络化,指令下达自动化,生产调度集群化,辅助功能联动化,环境信息实时化,作业档案标准化,数据信息可视化,监管建设正规化,业务管理规范化”的目标,建成集约完善的农机智慧信息化综合管理体系、有序共享的信息资源体系、协同智能的业务 应用体系、优化健全的保障体系。

五、主要经验、做法及有关建议

项目主管部门和我局共同督促项目实施单位加快项目推进力度,促使项目早日落地,实现项目的绩效总体目标。

项目实施单位应制定或完善项目资金、资产管理、运营管理、债务风险防患等规章制度,从而保证国有资产的有效管理、项目运营利益最大化,政府专项债券按期还本付息。

信息来源: 县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