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街乡202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 2023- 11- 21 08: 42 浏览次数:

大街乡202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八八战略”20周年,也是杭州亚运会举办之年。今年以来大街乡坚决贯彻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始终保持发展定力,深入实施“三大战略”,奋力打造“两城四区”,致力成为“四个展示窗口”的总基调。立足实际,强化争先创优意识,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帮助下,在全乡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大街乡抢抓机遇,奋勇争先,力争在新的起点上开创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一、坚持党建统领,守好红色根脉

一是坚持政治引领,强化理论武装。浙江是中国革红船的起航地,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萌发地,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守好红色根脉的精神源泉。大街乡党委督促党员干部持续开展专题学习,坚持把学习重要论述作为第一议题,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作出的重要指示批示,深刻领会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同时从严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督促各村党组织认真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谈心谈话、党员过政治生日等制度,确保党的组织生活经常、认真、严肃。二是夯实组织基础,提升引领效能。大街乡推进党群服务中心规范提升。根据建设运行“十有”规范,指导各村推进党群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通过统一悬挂标识牌、划分功能区块、完善服务功能等方式,将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为基层治理的坚强阵地和服务群众的温馨家园。三是坚持固本强基,提升服务水平。坚持党建引领,以组织振兴推动乡村振兴,通过飞地抱团、物业经济、光伏增收、特色产业等途径,积极探索产业带动型、盘活土地资源型、抱团共同发展型等多渠道、多类型、多元化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同时有效推进“共富工坊”村级全覆盖。按照“十抓十促”工作要求,在提升原有神农谷“共富工坊”基础上,完成2个新共富工坊主体的打造,并通过建强中草药产业党建联建机制,推进“共富工坊”提质扩面,从而辐射带动8个行政村。目前已完成2家“共富工坊”建设,其中神农谷“共富工坊”被评为2023年度县级示范型共富工坊。

二、坚持产业为“王”,提质增效促共富

产业发展是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共同富裕的强力引擎,大街乡坚持以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为突破口,充分挖掘资源潜力,积极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实现产业增效、集体增收。一是特色发展、区域布局,聚力打造“一村一品”产业格局。大街村继续充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山核桃和桃形李基地上套种高山西瓜,进一步提升现有土地产能,今年种植高山西瓜60亩,并与8家企业启动“高山西瓜”认养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线下参观高山西瓜种植基地,线上通过视频连线方式签订远程认领协议,通过“西瓜认养”的订单形式,目前定单量已达10万斤,实现解决就业、促进增收“双丰收”。贺康村种植高山蔬菜,打造订单式农特产品基地,进一步提升原有农业产业竞争力,目前土豆,菜油等初级农产品已在市场内销售。杨村村深入发展“茶旅综合体”项目建设带动村集体增收。二是多渠道宣传造势,打响产业“金名片”。紧扣“广、准、实”,形成“产业宣传、多渠道推广买卖、售后好评宣传”的宣传闭环机制,依托龙游县宣传部、农业企业及地方平台,“线上+线下”多渠道联合发力,运用微信、抖音、微博、小红书等平台对高山西瓜、中草药、茶籽、茶叶等农特产品的发展、种植、长势情况进行宣传,并在推送内容上留下销售联系方式,吸引顾客;线下,在中草药、茶叶种植基地、西瓜种植带道路沿线醒目处安放产业宣传牌,方便客商、潜在消费群体观看农产品种植情况及长势以便购买。目前,累计刊发报道20余篇,推出短视频7个,收获好评反馈6000余条,持续提升大街产业的知名度。三是农旅融合创机遇,资源联享谋整合。通过“垄上行”多村联建项目,将全乡旅游资源整合共享,以神农谷药园综合体为核心,串联新槽梯田、铜钵山、祝家古村等游览“热点”,配套建设共富大楼、游客中心、景区道路等项目,并以省级疗休养基地、省“金宿”级民宿为依托,初步形成全域景区化的新乡村。今年4月份成功举办第三届芍药花节,吸引外来游客5000余人次,仅活动期间带动旅游及农产品销售增收50余万元。四是“小县大城”出新招,农民集聚谋共富。大街乡积极推进“小县大城集聚转化”工作。大街乡及时成立工作专班,制定具体工作计划,细化到人,通过前期精准摸排,积极宣传“房票”政策等普惠政策积极动员,取得显著成效。目前我乡公示已完成农民集聚人数为174户共计504人,其中含增计人数67人、居民人数9人,完成县级下达任务量达109%。

三、坚持绿色发展,夯实综合发展基础。

一是开展森林病虫害防治,创建古树公园。上半年积极开展松材线虫病疫木集中清理和增量除治项目,通过整治清理后共采伐疫木162.11吨,采伐疫木吨数同比下降48.81%,表明经过多年的持续防控,乡域范围内松材线虫病得到了有效地控制。方旦村祝家古村落中古树20余棵,村落环境优美,对于建设古树公园具有很大的潜力。通过与林水局积极对接,积极开展古树公园前期建设谋划工作,同时与方旦村做好沟通,做好项目开展准备。二是开展饮水源排查,五水共治不留死角。根据县“五水共治”找短板寻盲区查漏洞挖死角专项行动深化方案,明确30条目标,全力找短板、寻盲区、查漏洞、挖死角,消除各类隐患和问题,对本辖区范围内进行拉网式、地毯式排查,共排查发现问题43条,其中涉及农村生活污水6个、村庄环境建筑垃圾10个,河道生活垃圾15个,饮用水垃圾整治1个,其他生活垃圾11个,专项行动上报重大问题0个。并按照要求对“找寻查挖”专项行动具体问题清单,所有问题制定措施限期落实整改。上半年各村对所属的支流、沟渠进行全面整治,清理、拓宽河道,修葺河岸,进一步增强了潼溪水体流量,提升了水质感观。三是以芍药花为题促农旅融合发展。为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充分注重节庆活动助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结合芍药花节品牌,着力提升“漫行大街”文化旅游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大街乡成功举办第三届“芍药花开奔共富”芍药花节系列活动,通过芍药花节的举办,每天预计可吸引游客2000余人次,提升农家乐入住率,还带动周边农副产品销售,让老百姓家门口共享乡村文旅产业的红利,从而带动更多本地的老百姓增收共富。

四、坚持平安创建,守牢安全底线。

一是严控各类风险,确保安全稳定。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每月由乡安委办牵头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要求持续抓好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截至6月16日,我乡共检查企业415家次,发现各类问题隐患101项,已完成整改101项,整改率100%。同时每周一晚持续开展消防夜查行动,全面清除问题隐患,积极营造安全稳定的安全消防环境,涉及3个专委会市、县级重大隐患、重点问题通报5次,已完成整改5项,整改完成率100%。乡级消防领域下达整改通知书3份,目前均以完成整改。二是调处矛盾纠纷,努力构建和谐平安大街。今年来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综治维稳工作,把综治维稳工作与经济发展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年初组织召开综治维稳工作部署会,做到将任务、责任、目标真正落到实处。坚持以乡、村两级调委会调解筑起两道防线,始终坚持抓早、抓小、抓了的工作思路,把问题看大,把工作做细、把矛盾化了。目前全乡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50余起,处理各种信访案件4件,回复12345政府服务热线工单12单。三是宣传全覆盖,营造平安新气象。4月份开展平安建设宣扬月活动,发放各项宣扬资料1000余份。协同溪口派出所前往各村走访排查,深入到村开展禁毒教化和宣扬,在各村醒目位置粘贴反邪标语,发放了各类反邪宣扬册500余份。目前已印制发放反诈骗宣扬手册5000余份,悬挂宣扬横幅16条,做到了全覆盖、无死角的宣扬。今年上半年,全乡无群体事件发生、无重特大事故,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是坚持党建统领,完善、平衡高质量党建发展。加强学习,夯实工作基础,不断提高工作的业务水平,加强政策理论的研究和相互交流学习,吃透文件精神,不断补齐短板。改进工作方式方法,科学合理统筹,不断创新工作举措。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扣工作实践落点发力以学习教育促进工作落实,用工作成效深化学习教育,持续在强化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书记“领头雁”和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激发党员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

二是持续推进“小县大城 集聚转化”工作。持续完成2023年小县大城农民集聚资料报送工作。积极推进房屋腾空拆除,并做好安全隐患防控、垃圾清理等相关工作。

三是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生态平安家园。无论是古树公园建设项目、“千村万元”林下经济增收帮扶工程项目还是各村水毁工程项目,都要切实做好项目监管,严格把关。下半年仍可能出现持续高温天气,森林防火工作形势也将更加严峻。充分发挥巡查员、预警员等队伍作用,利用宣传手段,利用好森林管护资金,确保林区安全,切实守护好绿色生态家园。

四是构建和谐村社,建设平安大街 。大力加强社会治安防范和管理,深化各村开展排查隐患,调处矛盾纠纷。把平安建设工作摆在首位,对村综治维稳工作纳入全年目标管理,对于年底考核成果较差的村,实行一票推翻,取消评优评先资格。强化矛盾纠纷排查的力度,把各类矛盾处理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以乡综合信息指挥室为依托,把各条线资源集中起来。做到矛盾纠纷有人抓,有人管。坚持以人为本,依法办事,着力把影响稳定的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从源头上削减和预防矛盾纠纷的发生,保持和谐稳定的社会;加强基础建设,细心构筑第一道防线,充分发展各级内保组织的作用。大街乡将始终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各级领导批示要求持续抓好安全工作,全力以赴护航杭州亚运会胜利举办。

 

大街乡人民政府

2023年7月4日

 


作者:
信息来源: 大街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