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在“两个先行”背景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应有之义。我县从早期下山脱贫异地搬迁1.0版,到国土整治异地搬迁2.0版,迭代到至今的“小县大城 共同富裕”农民集聚转化3.0版,借助数字化手段实现多领域高效协同,形成一套“优安置、暖政策、数字化”组合拳,加快推进人口集聚,推动公共服务城乡共享,使人民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迭代优化搬迁安置方式,我县为集聚农民提供住房保障,破解了搬迁群众意愿不强、积极性不高及利益难以保障等问题,现在,公寓安置、迁建安置、兜底安置以及房票安置等方式已经出台,以满足农民集聚的不同需求。这些举措不仅在县城优选地块建设安置公寓,还在乡镇设立迁建安置点,初次亮相的房票安置拓展了搬迁群体,将搬迁群体拓展至无房户,兜底安置则有力保障困难群体搬迁。
出台体系化推进“暖心”政策,我县为集聚农民提供政策保障,配套出台“暖心十条”政策,涵盖就医、就业、就学多个方面,保障搬迁农户切实享有与城镇户籍人口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联合教育、卫健、人社等多个单位,迭代推出优质幼儿园保障、“两癌”筛查、公益性岗位等系列暖心服务政策,吸引更多搬迁农民进城。一村民表示:“过去,我们搬迁到城市时总是感到担忧,担心失去了故乡的土地,也担心城市里的生活成本高。但是,现在有了‘暖心十条’政策的支持,我和家人感到非常安心。我的孩子们能就近上学,而我也享受到了安居的生活,让我们更愿意融入城市。”
创新“奔富通”多跨协同应用,我县为集聚转化全流程提供数字赋能,聚力破解搬迁群众信息难统计、流程难管理、服务优化提升等问题。“一库整合+一屏总览”,整合地理空间数据库,建成综合分析、集聚转化、共富监测、社会关注等智慧决策场景,动态显示转化农民底数、搬迁趋势预测等信息。此外引入在线签名、盖章等无纸化技术,审核时间较以往缩短50%以上,实现全流程闭环管理。通过“奔富通”助力做好农民集聚后半篇文章,纵深推进“小县大城 共同富裕”的步伐。
截至目前,全县建成农民集聚小区(点)36个,集聚人口近5万人,其中仅2022年就新增集聚农民5337人,立项复垦建设用地1433亩,提高城镇化率1.5%。农民参加集聚转化后实现人均资产增值25万元以上,财产性收入增幅达到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