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君妈妈”为留守儿童的梦想插上翅膀
“留守儿童需要什么?”是陪伴!为了让更多留守儿童得到关注,“君君妈妈”党代表工作室坚持了10年……从一个“妈妈”到300个“妈妈”,“君君妈妈”的创始人雷素君从中获得的不仅有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笑容,更有身后众多妈妈齐头并进的支持。
很多孩子叫我“妈妈”
9月20日,2022年第三季度“浙江好人”评选结果出炉,50位“浙江好人”评选名额中,雷素君就是其中之一。1970年出生的她有“多重身份”,曾经她是一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老师,还是三届党代会的党代表。随着时间推移,在教师岗位上做到“极致”的她,成为了县教育局的教研员。在她的丰富人生中,最引人注意的还是“君君妈妈”党代表工作室负责人,这也是她获得“浙江好人”称号的主要原因。
该工作室成立于2012年,成立初期,雷素君去看望老党员、走访贫困家庭、关心留守儿童。走访过程中,有一名留守儿童让雷素君动容,因为太久没有见到父母,交谈过程中男孩抑制不住情绪,哭了很久。“这些孩子最需要的就是陪伴。”作为一名老师,雷素君想利用寒暑假给孩子们上课,既能教给他们知识,又能提供一份陪伴。
于是,她将工作室命名为“君君妈妈”党代表工作室。“我在小学教学时,很多孩子就叫我妈妈。”2016年起,每年寒暑假她都与留守儿童共同度过,工作室也从最初的15人,扩大到300多人,她们都是“君君妈妈”。
我当“妈妈”的10年
2012年,饶璐琳刚毕业,在新老师培训会上,雷素君作为指导老师,向大家介绍了工作室。这让富有爱心的饶璐琳找到了组织。谈起这几年陪伴留守儿童的故事,她潸然泪下。
2017年暑假,公益课的最后一天,饶璐琳对同学们说,“明天就不用来上课了哦。”不上课应该是很多小朋友最开心的事,但一个小女孩却偷偷哭了。饶璐琳过去安慰,小女孩一直说,“老师我舍不得你,你能再来吗?”
“这个小女孩很听话。”刚来上课第一天,饶璐琳就发现她做事情很突出,让她当了班长。后来,饶璐琳才知道,女孩的家庭并不幸福,父亲常年卧病,母亲也离开了家庭,平时只有爷爷照顾她。“但她一直都很乐观,更让人觉得心疼。”带着这份感动,饶璐琳从新老师成为了组织者。
“以前只是跟着雷老师去做公益,现在由自己组织,才真正了解雷老师的不易。”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饶璐琳经常向雷老师寻求帮助,遇到突发情况,第一时间联系雷老师。“有她在,就很安心。”饶璐琳说,对她而言,雷素君老师就是一个桥梁支撑,引领她在做公益的道路上走得更坚定。
越来越多的“妈妈”加入
如果说饶璐琳是雷素君带进门的“徒弟”,那王开宇老师,就是雷素君的“左膀右臂”。“我和雷老师认识很多年了,那时候她在西门小学教书,我在实验小学教书,因为工作的关系,我们有不少接触,我和她比较谈得来,就成了朋友。”和雷素君给人的感觉相同,王开宇老师也是一副温柔又有亲和力的样子。
得知雷素君要开办一个工作室来帮助困难老人和儿童,王开宇立马加入。自筹备暑期公益课以来,每年快到暑假时,就是雷素君最紧张、压力最大的时候。“雷老师有严重腰伤,平时她不能坐太久。”但在准备暑假公益课堂时,无论有多辛苦,也没听她说放弃。
“像我们一个老师只要负责一个点就好了,但雷老师所有的点都要负责。”王开宇说,今年暑期共安排了7个点位,每个点位该派哪些老师、上哪些课,报名学生有多少,课堂安排在哪……每个问题,事无巨细,雷素君都要提前考虑。
“像今年詹家镇西方村的点,雷老师就是自己开车过去,探了好几条路,然后在群里告诉点位上的老师,从哪里走最方便。”除了要给孩子们送去温暖,更要给老师们提供安全保障。正是有雷素君的真诚对待,才能让加入的“妈妈”越来越多。(记者 傅程 实习记者 祝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