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高水平推进应急救护工作的实施意见》

发布时间: 2022- 08- 27 10: 17 浏览次数:

图片

各市、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省直属各单位:

《关于高水平推进应急救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已经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1年10月20日

图片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加快构建我省应急救护工作体系,推动新时代应急救护事业高质量发展,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普惠的公共服务,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主要目标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动员的原则,坚持行业引领、分类推进,突出重点人群,实施“生命守护”工程,健全完善应急救护工作长效机制,切实提高全省居民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水平。

  ——全民应急救护知识普及率持续提高。加大应急救护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力度,使公众掌握基本必备的防灾避险和自救互救技能,及时有效挽救生命,减少二次伤害。到2025年,公众应急救护知识普及率累计达到40%以上。

  ——重点人群应急救护持证率显著提高。实施应急救护“第一响应人”计划,加快培养一批持证救护员。到2025年,全省新增应急救护持证人员200万名,累计持证人数占户籍人口比例达到8%以上;公安交警、交通、综合执法、应急救援、消防、养老等重点行业领域一线从业人员应急救护持证率不低于50%。

  ——重点场所应急救护服务阵地和设施普遍覆盖。到2025年,综合交通枢纽实现医务室或红十字救护站全覆盖;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设置达到每万人1.5台,机场、高速公路服务区、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等客流密集场所实现全覆盖;全省新增旅游景区红十字救护站、服务站不少于100个,实现5A级景区全覆盖。

  ——现场救护能力有效提升。开发建设一批基于数据共享,集120急救指挥系统、救护员和救护志愿者信息管理系统与AED信息管理系统于一体的应用场景。充分发挥“第一响应人”在突发事件现场的应急救护作用。常态化应急救护服务覆盖有需求的公共场所、重大体育赛事、重大活动以及春运等重要时间节点。

  二、重要任务

  (一)实施“救在身边”专项行动

  1.“救在身边·校园守护”行动。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贯彻落实国家课程要求,中小学校开足开齐“体育与健康”课程,高校开设健康教育公共选修课。课内课外、线下线上相结合,多渠道、多形式普及学生应急救护知识。将应急救护培训列入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计划,将应急救护知识技能纳入学生军训课程。积极推进校医、体育教师、班主任等重点教职员工报名参加公益培训,对取得救护员证的校医、体育教师、班主任等开展救护师资培训。鼓励教职员工参加应急救护公益培训,培训时间纳入培训学分与课时管理。积极争取通过财政拨款、爱心捐赠等方式筹措经费,在学校配备急救箱、AED、应急救护一体机等急救设备,建设“博爱校医室”,同时进行设施使用培训。依托救护服务阵地,发展救护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应急救护志愿服务,提高校园应急救护能力。

  2.“救在身边·交通救护伴行”行动。加大交通运输从业人员应急救护培训力度,实现一线从业人员应急救护普及培训全覆盖,重点加大公共交通司乘人员、交通枢纽一线窗口服务人员救护员培训力度。在机场、火车站、地铁站等交通场站加快配置急救箱、AED、应急救护一体机;在公共交通工具配置急救箱等设施设备;推进邮政分拣中心和其他具备条件的快递分拣中心配备医疗急救箱。

  3.“救在身边·机关先行”行动。机关党员干部带头学习应急救护知识技能,应急救护培训纳入全省机关干部素质能力培训体系,纳入公务员初任培训,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主体班次教学内容,在“学习强国”浙江平台、浙江领导干部网络学院、“浙江机关党建”智慧平台等在线教育平台展示。

  4.“救在身边·志愿同行”行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农村文化礼堂、社区文化家园、博爱家园等阵地设立应急救护培训基地、救护师工作室,结合健康素养进礼堂等活动,为基层群众传授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将应急救护纳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内容,打造“救在身边”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系列品牌项目。建设应急救护志愿者队伍,健全应急救护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在“志愿浙江”平台多跨协同打造“救在身边·志愿同行”群众性院前急救志愿服务场景,在先行试点的基础上向全省推广。支持杭州市建好“红十字救在身边”中央文明委重点工作基层联系点。

  5.“救在身边·安老护老”行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在养老服务行业深入推进应急救护工作,优化养老护理服务人员基本技能,提高应急救护能力。在老年康复护理专业开设救护员必修课,实现全员持证。在康养联合体建立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应急救护师工作室,不断提高养老护理员持救护员证比例。

  6.“救在身边·救援先锋”行动。将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作为应急救援力量培训、演练、竞赛的重要内容。到2025年,全省社会应急力量救援队员救护员持证率达到95%以上。在应急救援力量救援队员中培育一批救护师,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培训自主性,不断提升我省社会应急力量应急救援专业化能力和水平。

  7.“救在身边·助力企业安全生产”行动。按行业落实主管部门责任,加强快递、物业、旅游、矿山、建筑、电力、危化品等重点行业的应急救护培训工作。提高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提升高危、重点岗位人员的自救互救、防灾避险技能,在高危、重点岗位安全员和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员中实现全员持证。

  8.“救在身边·亚运同行”行动。根据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与杭州亚组委、亚残组委签署的合作备忘录,落实好赛事志愿者、城市志愿者应急救护技能培训等任务。将应急救护培训列入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通识培训内容,建立具备专业应急救护技能的志愿者参与重大赛事、活动应急救护服务保障的长效机制。

  (二)加强应急救护师资队伍建设

  1.加强专职应急救护师资队伍建设。探索建立应急救护人员职业化发展路子,扩大专职应急救护师资队伍,每个县(市、区)红十字会依托现有资源至少有2名专职应急救护师资。

  2.加强兼职应急救护师资队伍建设。有关部门、行业要选送有爱心、有时间、有精力,取得救护员证的人员参加应急救护师培训。重点在教育、卫生等专业人员中培养兼职应急救护师。探索建立兼职应急救护师参与应急救护培训、志愿服务激励机制。

  3.加强应急救护师资队伍管理。制定应急救护师培训标准。实行应急救护师分级培训、动态管理、继续教育制度。遴选优秀应急救护师,建立名师工作室,打造名师精品课程。

  (三)加强应急救护阵地建设

  1.落实应急救护培训阵地。按照“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服务常态化”要求,建设一批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县(市、区)有条件的应急救护阵地要逐步向集教学、培训、知识普及和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地拓展。各乡镇(街道)要普遍设有应急救护培训基地。

  2.加快建设应急救护服务阵地。整合已有医疗急救场地、设施设备等,在旅游景区、交通枢纽或服务场站等建设红十字救护站、服务站,公共交通工具普遍配置急救箱。建成的红十字救护站、服务站、“博爱校医室”要加强人员值守,做到常态化开放。

  3.科学布设AED。按行业落实主管部门责任,在机场、车站、地铁站、体育场馆、学校、行政中心、养老服务机构等人群密集公共场所配置AED,倡导居民小区配置AED。抓好AED使用培训,探索建立“机长制”和第三方机构参与AED维护机制,落实好AED配置后管控机制,组织人员参与阶段性评价,确保AED“能用”“管用”。

  (四)推进应急救护培训和管理模式改革

  1.制定应急救护培训省域标准。明确应急救护培训主体、培训要求,统一培训大纲,规范培训流程,实现应急救护工作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

  2.实现应急救护数据归口管理。建立统一数据库,强化全省应急救护培训、公共场所AED配置、急救箱配置、应急救护志愿者等数据归集和动态管理。

  3.开展“教考分离”改革。按照“管住一头,放开一片”的原则,探索开展救护员培训“教考分离”改革试点,逐步实现救护员取证考试统一,培训由各类社会机构承担。鼓励支持有资质的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参与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培训,推进应急救护培训社会化。

  (五)推进应急救护整体智治

  1.加快应急救护培训系统推广应用和迭代升级。开发“救在身边”数字化应用管理系统。在“浙里办”和浙江政务服务网上线应急救护培训服务,方便公众网上学、掌上学、码上学。优化升级“来‘浙’学急救”功能,拓展智能物联,实现应急救护培训技能操作和考核全流程精密智控。

  2.构建多跨协同应用场景。实现120急救指挥系统、救护员和志愿者信息管理系统与AED信息管理系统数据交互,建立应急救护联动响应机制,为掌握专业救护技能的志愿者、工作人员发挥“第一响应人”作用搭建平台。重点在A级景区、综合交通枢纽等人员密集场所推广应用。

  (六)加强应急救护科普宣教工作

  1.完善科普宣教机制。将应急救护科普宣教融入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纳入精神文明和卫生健康创建活动,纳入学校常规科普宣教内容。

  2.抓住宣教时间节点。结合世界红十字日、世界急救日、国际志愿者日、全国防灾减灾日等重要时间节点,集中策划开展影响面广、影响力大的主题宣传活动。

  3.广泛应用科普宣教载体。发挥主流媒体重要传播阵地作用,加大应急救护公益广告和科普宣教视频图文的传播力度。利用机场、火车站等交通场站,轨道交通、公交车船等交通工具以及商场等其他公共场所中的宣传设施,传播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依托各级地方融媒体、科普融媒体等专业融媒体矩阵,创新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传播方式,拓展传播广度和深度。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级层面成立应急救护工作专班,专班成员由省直有关单位负责人组成,专班办公室设在省红十字会。设“救在身边”八大专项行动小组,由相关职能部门牵头负责。各地要进一步加强领导,统筹协调推进本地应急救护工作。各级红十字会要加强能力建设,切实承担起组织协调职责。

  (二)加强政策保障。各市、县(市、区)要将应急救护工作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要进一步完善应急救护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对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建设应急救护阵地、公共场所配置急救设施设备等经费予以支持和资助。加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应急救护公共服务力度。有关部门要履职尽责,支持和配合红十字会开展相关工作。将救护员取证培训作为重点岗位岗前培训的重要内容,在消防员、救援队员、企业安全员、营运车驾驶员等职业中率先试行。

  (三)加强褒扬激励。大力弘扬应急救护工作先进典型,开展身边“最美应急救护师”“最美救护员”等选树活动,对有突出贡献的救护师资、救护员、模范单位及时给予褒扬激励。推荐优秀救护师资、救护员参加“最美浙江人”选树活动,提升“救在身边”社会影响力。

信息来源: 龙游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