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50238/2022-136034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公开日期: 2022-05-09
发布单位: 县教育局 有效性:

龙游县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发布时间:2022-05-09 15:54 浏览次数:

根据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及省市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龙游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精神,结合龙游经济社会与教育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改革发展回顾

“十三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精心指导下,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龙游县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全省和全市教育大会精神,按照县委“14456”工作布局,紧紧围绕龙游教育改革发展“1630”工作举措,深化教育改革,致力补短提质,经过全县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完成了既定的各项主要目标任务,全县教育综合实力不断提升,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教育现代化水平不断加快,老百姓教育获得感显著提升。

(一)党对教育的领导全面加强

县委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成立龙游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教育工作重大事项,召开全县教育大会,建立党政领导联系学校制度。全省率先推行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提升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实施“书声廉韵”工程,全面推进“清廉学校”建设。坚持“五育并举”,实施“红色印记”德育工程,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二)教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全力推进学前教育补短行动,落实第三轮行动计划,不断提升公办幼儿园、等级园覆盖面。组建西门小学教育集团、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实现集团各成员学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特色发展。广泛开展“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实现全县小规模学校全覆盖。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和德育品牌个性化建设,2020年8月县教育局被教育部关工委评为“新时代好少年·美好生活劳动创造”主题教育读书活动先进集体。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县教育局连续四次获得浙江省市(县)职业教育发展考核优秀单位,产教融合成果得到成岳冲副省长的充分肯定。2016年成功创建衢州市首个浙江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县,2018年浙江省履行教育职责总体评价为A等。

(三)教育保障力度稳步加大

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从“十二五”期间的27.5亿元增加到42.28亿元,增幅达53.75%。新建、改扩建20余所学校,满足城区人口增长、农村办学条件提升需要。完成创建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9所,新建17所学校塑胶跑道、9所学校笼式足球场,全县中小学硬件设施、校园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实现班级多媒体设备全覆盖,教学计算机师机比、生机比均达1:1,建成数字化校园示范校省级2所、市级3所。全面实施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农村教师任教津贴、偏远地区特岗津贴和教学质量奖制度。

(四)教育综合改革卓有成效

加强学校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组织新任校长培训、挂职锻炼。5年间,安排90余人次的学校干部出国学习交流,市级以上命名的名优人才408人次。实施幼共体、教共体改革,实现“师资同盘、教学同步、培训同频、文化同系、考核一体”五统一,改革成果得到时任教育部部长陈宝生点赞,并被评为2020年度衢州市改革创新优秀实践案例。优化初中学校布局,完成泽随实验学校初中部与塔石初级中学、横山中学初中部与模环初级中学整合。完善督导体制改革,组建五个教育督学中心,构建层级清晰的县域教育督导网络。全县共建设特级教师、市县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工作室17个,充分发挥名师、名校及“山海协作”教育帮扶辐射效应。

二、形势分析

“十四五”时期,教育发展面临复杂而深刻的重大变化。从外部环境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深入发展,人才竞争日趋激烈。重大科技创新正在引领社会生产新变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正在不断重塑教育形态,新型城镇化、新冠肺炎疫情等对教育理念、模式、目标提出新挑战、新要求。从内部需求看,“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教育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石,必须进一步发挥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和山区县建设贡献力量。

面对新时代新战略新定位,教育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态势,目前龙游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还不够契合,与人民群众期盼还有明显距离,与教育现代化要求还存在较多不足,如学前短板依然明显,高中教学质量未进入全市前列,校际间教育资源配置、办学水平不均衡,教育布局和结构还有待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滞后,教师队伍建设还不够有力等等。必须正视和下大力气解决这些教育问题,主动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需求,按照立德树人要求,登高望远,拉升标杆,高水平推进教育均衡化、优质化、现代化发展。

三、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为总目标,以打造“优学在龙”为出发点,以提高质量和促进公平均衡为重点,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为动力,以队伍专业化和治理现代化为保障,实施教育“一号工程”,全力构建高质量现代化教育体系,打造浙西“明珠”教育高地,打响“学在龙游”品牌,为龙游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智力支持和文化支撑。

(二)主要目标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龙游教育,到2025年,建成更加均衡、更加公平、更加优质、更加开放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创成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和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为创建省教育现代化县奠定基础。

——教育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加大教育投入,提升学校软硬件建设,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教育现代化发展指数达到75以上,现代化学校比例达到30%以上。

——教育普及化水平全面提升。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到99%以上,儿童预期受教育年限达到15.5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70%以上。贫困学生、随迁子女、残疾学生等受教育权得到全面保障,形成更广泛的公平教育。

——教育均衡化水平全面提升。建立教育公共服务一体化体系,等级幼儿园比例达到100%,二级及以上幼儿园覆盖面达到80%以上。县域内义务教育校际优质均衡系数小学控制在0.3以内,初中控制在0.25以内。

——教育数字化改革全面推进。全面推进“互联网+教育”,实施“5G+智慧教育”应用系统建设,加快智慧校园建设,全方位、全过程、全领域推进龙游教育数字化改革,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

——教育优质化水平全面提升。大力推进普通高中补短提质,加强高质量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学校办学品质。完善合作开放办学模式,推进教育“山海协作”提档升级,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面。

“十四五”期间龙游教育事业发展主要预期指标

序号

指      标

2020年

2025年

1

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

98.3

≥99

2

等级幼儿园比例(%)

95.83

100

3

普惠性幼儿园覆盖面(%)

100

100

4

公办幼儿园覆盖面(%)

38.94

>60

5

二级以上幼儿园覆盖面(%)

60.03

80

6

学前教育财政性投入占比(%)

5.01

7

7

义务教育完成率(%)

100

100

8

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托管服务覆盖面(%)

94.59

100

9

校际优质均衡系数

小学段

/

0.3

初中段

/

0.25

10

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比例(%)

98.66

≥99

11

儿童预期受教育年限(年)

15

15.5

12

初高中教师研究生学历的比例(%)

初中

3.2

7

普通高中

13.2

16

13

中职教育“双师型”教师比例(%)

85.3

90

14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62.97

70

15

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降低率(%)

/

5

16

适龄持证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

学前段

89.5

90

义务段

97.3

99

高中段

76.21

85

17

现代化学校比例(%)

0

30

18

教育现代化发展指数

/

75

四、主要任务和工作举措

(一)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落细,厚植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1.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落实国家和地方德育课程,改进德育课堂教学方式和评价方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文化传承,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培养儿童青少年家国情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构建思政课程体系。积极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大格局,加强中小学课程育人主渠道建设,在各学科教育教学工作中渗透思政要求,纵向各学段层层递进、横向各课程密切联系,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发挥育人功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3.全面落实“五育并举”。树立正确劳动观念,培养必备劳动能力和积极劳动精神,养成良好劳动习惯,提升学生劳动素养。强化学校体育教育,建立健全学生体质健康测评体系,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合格率。深入开展阳光体育、校园足球运动,引导学生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提高学生体育素养。持续实施“健体明眸”视力筛查项目,做好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作。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开齐开足美育课,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构建家校、家社、家警心理危机干预联动机制。强化学校道德法治教育,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切实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4.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持续办好“家长学校”,推动学校利用家长学校、家委会等途径密切家校合作,协同加强中小学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统筹发挥校内外各类资源的育人功能,强化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效衔接。

专栏1:学校体育美育推进工程

培育推广“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培养学生1-2项体育、1项艺术特长兴趣。建设若干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专栏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工程

重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加强专职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在全县建设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点20所、特色示范中心3所。

专栏3:“走心驿站”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平台

基于数字政府综合应用架构,联合多部门合力打造“走心驿站”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平台场景应用,实现数字赋能,有效地降低青少年心理疾病患病率,为立德树人提供精神支柱。

(二)全面促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

全面落实省、市、县《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着力解决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偏低、公办幼儿园覆盖面低、民办幼儿园布局不合理、城乡学前教育资源不均衡等问题,努力提高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促进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创成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

1.加大公益普惠幼儿园建设。科学编制《龙游县第四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编制、落实“一乡镇(街道)一策”学前教育提质行动方案,通过新建、改建、回收及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新增一批公办园,实现公办园覆盖面60%以上;健全部门联动管理机制,确保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与首期建设的居民住宅区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全面建成公益普惠、覆盖城乡、布局合理、质量有保证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2.推动幼儿园课程改革。全面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继续做好“安吉游戏”实践园试点扩面工作,丰富游戏教学模式,落实“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教育观。支持幼儿园创新园本教研制度和方式,鼓励其实施适合本园儿童实际的课程,探索长效的保教质量自我评价与主动发展、科学诊断与学习提升的内部机制,满足幼儿个性化发展需求。

3.加强幼教师资队伍建设。建立覆盖城乡的教研指导网络,加强园本教研、联盟园教研,强化专业引领和实践指导。通过招聘公办幼儿园劳动合同制教师等方式,充实学前教育师资力量,提高本科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占比。逐步缩小合同制教师与在编教师的工资待遇差距。


专栏4:第四轮发展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修订完善幼儿园布局规划,进一步扩大公办资源供给。到2022年,等级幼儿园比例达98%以上,幼儿园教师持证率达100%,创成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到2023年,等级幼儿园比例达100%,二级园以上幼儿园覆盖面达70%以上,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比例力争达7%以上。

专栏5:游戏教学推广计划

深入学习“安吉游戏”保教理念,设立游戏教学实践区,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结合农村、城镇不同特点,因地制宜开展以儿童发展为本的实践探索。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具有特色的园本课程体系,满足幼儿个性化发展需求。

(三)全面提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

优化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维护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优质均衡程度得到社会认可,创成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

1.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优化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增加城区、城郊初中段学位供给。深化“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打造“互联网+义务教育”示范区。推动所有农村学校与城区优质学校组建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实施“名校+弱校”等多种模式促进集团化办学或组成办学联盟,以强带弱共同发展。加强小班化教育研究,稳步推进城区中小学小班化教育进程。公民办学校协同优质发展,基本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需求。

2.促进基础教育服务公平发展。按照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招生制度。继续落实“公民同招”政策,实施学生均衡编班、师资均衡配置。健全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户籍入学信息发布和预警机制。进一步完善随迁人员子女积分入学政策。探索建立分类型、可选择的初升高考试招生制度,确保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比例不低于99%。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合理规划民办义务教育发展。

3.严格落实教育“双减”政策。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优化教学方式,全面压减作业总量,降低考试压力,加强对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监管力度,切实减轻义务教育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推广“弹性离校”制度,不断创新完善管理方式和服务模式。课后服务覆盖所有义务阶段学校,在校内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加强对学生学业负担和家长满意度的抽测和反馈。

专栏6: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工程

全面推进以融合型、共建型、协作型等三种模式为主的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2021年底,实现农村初中协作型教共体全覆盖。

专栏7: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程

逐步提高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不断降低际优质均衡系数(小学段、初中段分别控制在0.3、0.25以内);重点实施音乐、美术专用教室扩建工程。2025年之前,高质量创成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

(四)全面推动普通高中特色多样

加大普通高中学校资源供给,转变育人模式,变革教学组织形式,构建规范有序、科学高效的选课走班运行机制,建立和完善行政班与教学班并存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1.推进优质化发展。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改革,开展高中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大力度提高普通高中办学质量。全力办好龙游中学,加快完成龙游中学改扩建工程,全面提升学校软硬件建设。重振龙游中学“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讲奉献”精神,重塑“学在龙中”品牌,引领龙游教育健康发展,满足老百姓对优质高中教育的需求,擦亮“学在龙游”的金名片。

2.加快特色化建设。探索分类办学,扩大办学自主权,开展特色高中自主招生试点工作。鼓励普通高中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凝练办学特色,创新发展,形成龙游中学以科技为特色、龙游县第二高级中学以综合为特色、横山中学以体艺为特色的多元化错位发展格局。打造1-2所市级以上多样化、特色化改革实验示范试点学校。

3.促进规范化办学。积极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示范校建设,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提高新课程新教材实施质量。进一步完善高中招生政策,维护良好的普通高中招生秩序。通过加强学科专用教室、现代化实验室、图书馆、体育艺术设施、交互式多媒体系统的建设,促进普通高中规范发展。


专栏8:普通高中“提质补优”工程

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通过柔性人才引进推动学生学科竞赛提质。进一步加强镇海中学·龙游中学创新人才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办好“山海班”,用好发达地区高端教育资源,大力支持骨干教师、骨干校长外出交流学习。完成龙游中学改扩建工程,同步提升县域内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

(五)全面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

坚持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办学导向,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深化普职融通、产教融合、育训兼容。推进职业教育项目改革,探索具有龙游品质、衢州特色、浙江水平的职业教育新样态。

1.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统筹和优化职业教育资源,建立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合作机制,探索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资源互通,促进普职协调发展。发挥衢州工商学校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职教、产教、培训基地作用。全面提升中职教育水平,加大中职学校吸引力,进一步扩大中职毕业生升入高一级学校比例,到2023年达到40%以上,力争2025年达到50%。

2.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产教“五个对接”,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开展常态化产业结对,实现本地职校服务本地企业,本地企业扶持本地职校发展的良性循环。逐步扩大与高职院校联合培养五年制专业学生规模。推进中职学校“双挂牌”管理机制,提升现有技工学校办学层次。

3.打造区位优势高水平的专业体系。深化龙游产业链专业群建设,努力构建与龙游产业紧密对接、结构合理、特色鲜明、质量优良的专业体系。发展一批产教融合试点企业,创新订单式培养机制,力促专业效能成为龙游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县的助力器。

4.构建高质量培训服务体系。立足服务龙游经济社会发展,面向退役士兵、农民工、失业人员等社会群体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培训,打造服务地方产业的服务品牌。发挥“两基地一学校”平台作用,推进乡村振兴学院龙游分院建设,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活动。探索学校资源向社会开放工作,引导师生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为创建学习型社会、共建未来新型社区贡献教育力量。

专栏9: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工程

健全以企业为主导、职业学校为支撑的产教融合创新机制,积极推进工学结合,充分发挥企业、学校的双主体作用,建立健全校企一体化育人机制。努力建成2-3个市级产教融合项目,力争建成省级产教融合项目。

(六)全面推进特殊教育内涵发展

完善学前和高中段特殊教育布局,进一步延长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的年限。全面建成布局合理、学段衔接、特普互补、普职融通、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

1.构建全链式特殊教育终身教育体系。继续完善“普校就读为主体,特教学校为骨干,送教上门为补充”的特殊教育模式。加强特殊学校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和使用,开设适合残疾学生的技能课程;在中职学校建立职高卫星班,加快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强化就业指导,提升残疾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能力。

2.增强特殊教育综合保障能力。全面实行残疾学生教育资助政策,加强县级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建设,保障特殊教育师资配备,提高特殊教育教师待遇。实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提升工程,努力打造特殊教育名师工作室。

3.全面提升特殊教育质量。加强特殊教育专家委员会工作机制建设,健全坚持“以儿童最佳利益为首”的就近就便科学客观的安置制度,落实普通学校的随班就读主体责任。充分发挥特殊学校的骨干作用,提升融合教育质量。强化送教服务管理,提升送教服务质量。全面实施个别化教育,加强特殊教育教师培训,完善质量管理机制,整体提升特殊教育质量。

专栏10: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提升工程

加大特殊教育教师培训力度,提高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水平和持证率。开展特殊教育教师全员培训和校长、骨干教师培训。加强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资源指导、送教上门等特殊教育教师培训。

专栏11:泽雅学校综合康复楼建设项目

2021年在泽雅学校内建设特殊教育综合康复楼,总投资500余万元,规划用地1亩,建筑面积2043平方米。

(七)全面构建终身教育学习体系

推进各类教育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形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发展合力,不断完善终身学习教育体系,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提升社区教育发展水平。

1.稳步推进社区教育。持续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工作。依托浙江开放大学体系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社区教育办学体系。提升社区学校办学能力,构建“自主工作、主动服务、有序运行”的组织架构和“政府统筹领导、教育部门指导、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的管理模式。

2.打造“龙之游学堂”特色品牌。充分挖掘龙游本地传统特色教学资源,扶持开发一批社区学校教育特色课程资源,促进民族文化传承和创新,全面打造“龙之游学堂”特色品牌。到2025年,创成省级现代化社区学校2所以上。

3.创新发展老年教育。加快老年教育组织体系建设,推进老年教育事业发展。推广“互联网+老年教育”,对现有老年教育课程进行数字化改造,开发适合老年人远程学习的数字化资源。依托社区学院、成人文化学校和老年大学等力量,开展“老年人智能技术日常应用普及行动”,消除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进一步帮助老年人融入智能社会、享受智慧生活。

专栏12:构建终身学习平台

依托广播电视大学、共享平台、学分银行“三位一体”模式,创新终身学习模式,构建终身教育“立交桥”。推广“互联网+老年教育”平台,提高老年大学的社会知晓度,鼓励更多的老年人经常性参加教育活动。

专栏13:社区教育“十百千万”行动

开展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十百千万”行动,到2025年社区教育服务农村文化礼堂的学习活动覆盖率达到95%以上,各级各类成人教育学校和社区教育学校培训预期达7万人次。

(八)全面加强学校党建引领作用

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教育系统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明确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职责,强化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1.全面落实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优化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建设,明确党政主要负责人职责,探索学校议事决策机制。加强学校党建工作,规范组织活动,培育学校党建文化。推动“8090”新时代理论宣讲团教育分团队伍建设,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发挥党建带团(队)建、促德育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德育工作,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2.强化意识形态建设。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时代要求,充分认识到意识形态工作的基础性、重要性,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意识,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的高度抓好意识形态工作,将“党味”融入教育教学工作。

3.构建严密有效的监督体系。全面推进“清廉教育”“清廉学校”建设,充分发挥教代会和校监会作用,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驰而不息纠正“四风”。推进学校健全小微权力清单、办学行为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继续做好学校内审工作,重视内审结果的运用,加强对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深化关键领域、重点环节的过程跟踪管理,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依法依规查处发生在教育领域里的不正之风,打造清明政风、清净校风、清正教风、清新学风的教育环境。

专栏14:开展党组织“行业示范点”建设

在2023年前分批完成全县各中小学“一校一品”党建特色品牌创建活动,不断拓宽党建品牌内涵,实现从规范创建到品牌创建的跃升。

专栏15:“8090”薪火传承百名宣讲员进百校活动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高水平、体系化推进教育系统理论宣讲工作,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充分挖掘教育好故事,传播教育正能量,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九)全面促进办学条件提档升级

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教育教学装备提档升级,推动全县中小学校优质均衡发展,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

1.优化学校布局规划。根据全县教育布局现状和存在问题,重点推进城区学校布局规划项目的实施,着力破解城东新区居民子女入学难、城区学校大班额、乡镇学校办学条件落后等日益突出的社会发展痛点,突破教育现代化建设瓶颈。幼儿园:投入1.35亿元,完成端礼小区配套幼儿园、文成小区配套幼儿园、龙洲街道中心幼儿园、小南海中心幼儿园等10所幼儿园建设。义务教育:投入2.07亿元,完成华茂外国语学校、罗家小学、开发区高新园区实验学校等3所学校建设。高中:投入8.3亿元,完成龙游中学、华莘高级中学、衢州交通学校等3所学校建设。适时在城东新区新建友钦小学,在城南新建城南初级中学,启动小南海初级中学、塔石初级中学改扩建和桥下小学提升改造工程。

2.提升学校办学条件。通过校舍改扩建、校园环境改造和设备购置等措施,明显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推进城乡学校均衡发展。完成中小学灯光标准化改造、可调节课桌椅购置,加快实施学校教室、寝室空调安装和厕所改造等工程,实施校舍维修改造工程,建立校舍安全提升长效机制,为广大师生营造健康安全的学习工作环境。实施音乐、美术等专用教室改造工程,尤其是帮助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全面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3.完善教育技术装备。完善信息化基础环境保障,迭代升级校园网络设施,分类分阶段更新骨干网络万兆核心交换机,提高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及质量,支持物联网应用接入,进一步优化校园网络环境。夯实“优质资源班班通”基础,更新多媒体教室装备,扩建录播教室,建设学科功能教室。通过创设学科环境、丰富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探究性学习。积极推动物理空间、资源空间和社交空间相融通的新型教学空间建设与应用。


专栏16: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项目

投资6700万元,对溪口初中等9所学校的校舍进行维修、新建,建筑总面积约2.2万平方米。

(十)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

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最重要基础工作,提升教师社会地位,激发教师活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教师头脑,引导教师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抵制有偿家教。加大优秀教师表彰和宣传力度,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建立完善教师评价、考核机制,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价的第一标准,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聘任、评优奖励的首要条件。探索建立师德考核负面清单、违规处理结果记录和师德失范行为典型案例通报警示制度。

2.完善教育人事改革。全面推行职称自主评聘工作,建立分类评价、分级管理、学校自主评聘和部门宏观监督管理的中小学教师职评体系。完善教师内部岗位等级和副高级职称竞聘、考核制度,改变职评和岗位晋升后的“高原”现象。推进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完善中小学校长管理机制,强化学校管理团队的梯队建设,推崇“教育家办学”。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有序流动机制,坚持双向交流原则,逐步实现县域内教师队伍资源基本均衡。深化中小学教师编制统筹管理改革,实施教师资格证书定期登记制度,完善教师公开招聘和聘用办法,探索建立教师转岗、退出等机制,逐步打破教师资格和职称终身制。优化教育系统育才引才政策,构建灵活招引机制。完善人才教师服务体系,实现引得进、站得稳、留得住。

3.健全教师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编制核定、岗位设置等工作机制,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核定标准,并对农村边远地区实行倾斜政策,配齐配足各类专兼职教师,教师数量和结构全面满足教育现代化需求。实现幼儿园教师配备达标、整体素质提升;义务教育教师配置更加均衡;普通高中教师满足特色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需要;特殊教育师资更加充足;思政、心理、音乐、体育、美术、劳动等学科教师满足办学需求。着力提升初高中教师高一级学历比例。扎实推进“公编民用”教师清理规范工作。建立公办幼儿园合同制教职工招聘制度,以满足学前教育发展需求,提升保教质量。

4.提高教师地位待遇。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进一步完善教师绩效考核和收入分配办法、教育教学质量奖考核管理办法。继续做好学校课后服务等绩效工资增量工作。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边远山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待遇、职务(职称)评聘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逐步提高农村教师特岗津贴标准。实施班主任10年20年30年奖励制度,激励教师勇挑班主任重担。关心教师生活和身心健康,实施好“暖心驿站”等关爱工程,落实社保政策,切实保障教师权益。

5.完善教研培训体系。全面落实核心素养,更新教育理念,推进育人方式转变和课堂教学转型,开展各层次的教师培训,加强以关键问题解决为主的研修活动。建立健全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切实加强备课组、教研组建设。组织实施“三明工程”,完善教师人才梯队建设。进一步深化教育“山海协作”,大力支持骨干教师、骨干校长外出交流学习,以小团队的形式赴发达地区驻校跟岗培训,学习名校教学管理经验,形成可持续造血能力。

专栏17:师德师风建设活动

建立师德师风定期检查制度,优化教师有偿家教整治机制,坚持制度管理,坚持常抓不懈,坚持惩教结合,努力提升教师的爱心和责任心,构建爱岗敬业、积极向上的价值体系。

专栏18:“暖心驿站”工程

向外地来龙工作的新教师提供位于城区的单身宿舍,使外地教师能够更安心地在龙游工作、生活,服务龙游教育事业。

专栏19:教师人才培养“三明工程”

县教育局与省教育生态科学研究院合作开展为期三年(2021-2023年)的教师人才培养计划,对教育新秀、骨干、中坚三类对象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实施以明珠校长、明珠教师、明珠班主任为培养核心的“三明工程”,助力完善龙游教育人才梯队建设。

(十一)全面深化教育数字化改革

坚持数字赋能、创新驱动,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为主线,构建高质量数字化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新技术在教育系统性变革中的内生变量作用。

1.构建教育整体智治新格局。加强顶层设计和业务协同,建立数据共享机制与平台,加强各类教育基础数据的归集、管理与分析应用,推动教育治理统筹推进。按照“数据融合、流程再造、业务协同、系统重塑”的要求,优化教育内部支撑服务体系,加强基于政务办公软件的掌上平台建设,提升“浙政钉”机关内部协同办事应用水平,促进教育行政智慧管理。打造全局“一屏掌控”、政令“一键智达”、执行“一贯到底”、服务“一网通办”、监督“一览无余”的工作协同场景。

2.深化教育智慧服务新平台。优化数字资源公共服务,依托“之江汇”教育广场数字资源,深化互联网学校应用,为全县学生提供优质在线教育服务。高质量普及网络学习空间,将网络学习空间打造成师生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与学的主阵地,全县50%以上教师利用空间开展课堂教学。发挥空间在教育评价中的作用,实现教师和适龄学生学习档案记录全覆盖。全县70%中小学校建成数字家长学校,组建数字家校联盟,促进家校社共育。实施全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成立县教育数字化工作专班,建立健全学校首席信息官(CIO)制度。

3.打造教育公共服务新生态。以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围绕公民全生命周期“教育一件事”,不断丰富教育民生领域的互联网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水平和群众满意度。以“浙里办”标准化教育服务、“家长一站式服务大厅”个性化服务、“学在浙江”全民数字学习平台服务为基础,以翠光未来社区、溪口数字乡村为样板搭建基于未来社区、数字乡村的教育场景,将各类教育服务推送到群众身边,创新有机统一的新人居空间。

专栏20:教育信息化新基建建设工程

完善学校新型基础设施,构建“互联网+教育”应用场景,打造基于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智能化校园。

(十二)全面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

立足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注重协同高效,全面落实教育现代化发展战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尊重教育发展规律,扩大和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全面推进依章治校,推动学校建立和完善活力、高效、开放、科学的现代学校制度,推进学校教育内涵发展、科学发展,激发办学内生动力。完善部门间会商机制,探索构建教育治理共同体,建立多部门协同、公众广泛参与的教育治理机制。

2.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全面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引导树立正确的教育政绩观和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优化学校督导评估体系,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评价学校的根本标准,尊重学校发展差异,引导学校发挥教育教学的主体作用,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探索以“五育并举”为核心的学生全要素全过程评价,推进综合素质评价的科学应用。

3.加快现代化学校创建。准确把握现代化学校督导评估重点,突出学校办学思想、育人模式、队伍建设等内涵发展,加快推进省现代化学校创建工作。到2025年,教育现代化发展指数达到75以上,现代化学校比例达到30%以上。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党对教育全面领导

加强党委及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加强分类指导,提升民办学校党建工作质量。加强教育系统统一战线工作,深化对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大力推进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教育系统基层党组织建设,建立加强教育干部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办学治校能力。

(二)推进依法办学依法治教

深入推动教育系统重大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建设,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等重大教育决策法定程序。依据教育权责清单,实现教育行政决策、执行、组织、监督的全链条、全要素法治化管理。在法律框架内推动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支持与规范并举,全面推行民办教育分类管理。全面开展“八五”普法规划,健全青少年法治教育体系,加强法治师资队伍建设。大力推行阳光教育,严格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监察、审计、财务等监督制度,依法依规及时查处发生在教育领域里的不正之风。

(三)健全教育经费投入机制

建立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相适应的教育投入机制。按照教育财政事权划分,保证财政性教育投入,落实“两个只增不减”,稳定教育经费投入基本盘。完善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增长机制和基础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构建适应现代化职教体系的投入机制。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投入的重点予以优先保障。健全收费体系,构建可持续的教育经费分担机制。拓宽筹资渠道,汇聚各方资源支持教育发展。提高资金绩效,集中有限财力,聚焦关键短板,分阶段有序推进,逐步解决困扰教育事业发展的重难问题。围绕重点领域,精准投放资金,加强过程监管,落实内控机制,提高教育投入的产出绩效。

(四)强化教育督导问效机制

充分发挥县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的协调指导评估作用,建立健全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完善教育督导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督促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探索基于常态化数据采集的“智慧督导”方式,发挥督导结果的示范引领、反馈改进功能。开展针对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和重点工作的专项督导,维护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推动督导流程专业化、制度化,完善教育督导公告、约谈、奖惩、限期整改等制度,加强督导结果、问责情况公开,力促督导“长牙齿”。

(五)营造良好教育环境氛围

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关心支持教育发展,形成助力教育发展的新机制新格局。加强家长、学校、社会协同育人,办好网上家长学校,实现同频共振。加强社会宣传引导,广泛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宣传正确的教育发展观和成才观,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特别是非教学负担。强化教育宣传工作,以社会喜闻乐见方式大力宣传教育领域改革发展的成功做法和典型经验,形成社会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科学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


信息来源: 龙游县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