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大国工匠 校企联姻一体化育人

9月29日,县职校和年年红家具(国际)集团共同签订校企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就合作事宜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洽谈。
年年红与县职校已不是第一次合作了。早在2014年,双方就通过师徒制的教学理念,共同培育出首批民族工艺品专业学生,如今他们已迈上年年红公司的各个工作岗位,不少专业突出者成为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还有的毕业生被学校聘任为专业实训指导教师。
“手把手培养的学生,我们不仅心里有底气,也能让他们放心上岗”。年年红家具(国际)集团副总裁崔坚直言,未来与职校的合作方向将从单一学科向多元化发展转变,从技术培训到国学、传统文化学习延伸,全方位打造人才的培养。

拜师学艺传承工匠精神
在县职校校园里,随处可见“育龙商工匠,强龙游经济”“精工利器,匠心铸魂”等宣传标语。工匠精神,俨然成为学校的办学之魂。
记者刚走到“年年红木雕工作室”,教室里便传来“咚、咚”声响。走近一看,学生们穿着整齐的实训服,在老师指导下,正认真学习木雕技术。“实践操作机会多,加上名师现场指导,学生们进步很大。”一旁的老师告诉记者,年年红的技师们经常会过来授课。

师傅“请”进门,学生“走”出去。为使学生掌握现代技术,该校创新现代学徒制,到企业拜师学艺,提升专业技能。前不久,学校为机电技术应用学生请进了浙江贝尔集团的师傅,并举行拜师仪式,专业精湛的师傅们成为学生职业发展道路上的引路人;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则走进德辉食品实训车间进行岗位锻炼,由企业师傅一对一进行岗位指导,从而提升专业素养;还有造纸工艺专业学生,他们的实训课堂则设在浙江凯丰纸业,每周一次的项目化教学,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
现代学徒制模式引领,产教融合模式培育,县职校人才培养方式不断升级,实现了学校、企业和学生等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专业跟着县域产业走
“企业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培育什么人才。”县职校校长毛芳告诉记者,专业跟着县域产业走才能提升职教价值。
贴近企业,服务才更精准。年年红企业将在实施集特色制造、国学博览、家具体验、创意设计、文化旅游等五大板块为一体的产业园发展规划后,该校及时制定出新一轮校企战略合作框架,积极构建基于产业链上的专业群,并将在民族工艺品制作、机电技术应用、旅游服务与管理等专业开展深层次合作;在校企共同招生、共订人才培养方案和共建专业课程、共同组织教学等方面作全方位的探索,构建“校企合作,双元育人”人才培养新模式,努力实现校企无缝对接、一体化育人。
同时,还将与企业在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建立校外德育实践基地,开展国学传统文化教育和工匠精神的培育。如今,该校学生本地就业率由原来的不足30%提升到35%以上,有效缓解了本地企业用工紧缺。

编后语:发挥职教优势助企发展腾飞
“把合作作为发展新动力,加强政府部门、行业、企业之间合作,拓展更大发展空间,开创共生共赢共荣新局面。”在今年6月的全县工业发展大会上,县委书记刘根宏一席话,掷地有声。更加坚定了全县干群掀起振兴工业、加快发展、赶超崛起热潮的信心决心。

县职校充分发挥职教优势,主动作为,创新方法,与本地企业开展订单式培养、共建实训基地、学生顶岗实习等合作项目,实现了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集群对接、人才培养与企业用工需求对接,努力为企业提供人才保障,对助推我县工业提升意义深远。
对接地方产业发展,架构新型合作模式。年年红与职校的战略合作签约,无疑给双方注入了协作办学,共谋发展的强心剂。坚信在不断探索和创新中,学校培育目标将更加明确,学生未来之路将更加光明,企业转型发展将更加稳健。
